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5 13:56:46瀏覽326|回應0|推薦2 | |
感受的關連性 若把識別、行動、想像、感受、形色,整體舉例連貫來說明:就如同剪紙藝術一樣,先拿一張素色底的紙,不論是黑、白、紅、黃、青、綠,任何一色皆可;然後以剪刀在紙上,剪出所要呈現景物的線條空隙,接著把剪好的紙張,放到另一張不同顏色的素紙上,就能表現出類似實物的景象出來。....... 而這種剪紙的原理,就是利用我們所說的0-1-2-3-4-5的過程論點來操做,....... 0—就像是原本空無一物,沒有這個剪紙藝術產品的東西, 1—就像是拿了一張素色的紙來,[這就是「心識」上動了藝術念頭], 2—就如同用剪刀,在紙上剪裁出形體空隙的線條,[這就是「行動」的作用], 3—就是再拿一張不同色的素色紙,而把剪好的剪紙,放到它上面,[這就是利用兩者「比相」的作用,而產生想像力], 4—就是在這個作品中赋于感情,而做一個命名,如廟會/花瓶/人像/…….等等,[這就是「感受」的作 用], 5—就如同把許多不同的作品,拿來展示、發表、並且銷售,[這就是產生「形色」差別的作用了]。 諸如此類,人類的許多行為模式,都是依照這種規則流程在運作,所以了解了感受的關聯性以後,才會更加的了解人類的思想和行為模式,也才會知道如何去操縱和改變它,這就是我寫此章節的作用和目的了,而在後面章節當中,會有探討及說明依循和改變的方法。 五種感受有其不可變易的次序: 它是由「識別」→「行動」→「想像」→「覺受」→「形色」。順次產生。 倒過來則逆次消失。其作用原理可以數學表現如下: (一) 識別→產生「0」和「1」的分別。由「有」與「無」中來 設定:「無」為「0」、「有」為「1」。 例如人類的發明,很多是世間原本沒有的,如電視、電腦、飛機、汔車、衣服、鞋子、房子,人類經由觀察世間現象,發而明之,這些發明都是識別所起的作用。 世間原本沒有電視,這現象稱之為「0」(零)的「無」。而人類想創造發明電視這一心念就是識別「1」的「有」。人類若是不發明電視,也是可以活的好好的。這並不是絕對必要,所以識別也是可有「1」了。 (二) 行動→產生「1」加「1」的作用。以「時間的動能」與「空間的位能」去設定;是不同時間的「1」加「1」或是不同空間的「1」加「1」。為「能量」的變化作用,也可作「功能」用。 例如電器用品,電器為本體「0」,通電為「1」,二個連續電子通過才能產生電力的作用,這個作用能產生動力與行為。 (三) 想像→產生等於「2」的結果。由二個以上的「1」現象聚合聯想成為一個「2」的相。為印象連貫作用。 例如「電風扇」本體沒有風力、電力時是靜止的;但是經由通電以後風扇轉動了。在靜止和轉動之間,我們便有有了一種差異的想像力產生,而風扇葉片其實是由電力推動它一分一毫的位移,經由眼睛的留像作用而有轉動的物理現象。 (四) 覺受→由內受之「0」、「1」外受的「2」,對比成為三個數產生「0」、「1」、「2」三個現象的感受。 例如「電風扇」,「電力」、「想像力」,三種相加,使我們對空氣有一種流動的感受,好像風吹到身上一樣,這就是「0」、「1」、「2」三種共同會合因素,而產生了「覺受」的作用「3。 所以說同時有在內的「感覺」與在外的「接受」,才能說是一個完整的覺受。否則,在外只能稱為「想像」,在內只能說是「識別」而已。 (五) 形色→設定「0」(無)、「1」(有)、「2」(結果)三個是不變的三個現象,也是三個獨立的個體,而產生「差異感」。 這三個不同現象又可分別為「有」的「1」與「2」及「無」的「0」而這個之中又分別為「1」是「小」;「2」是「大」。 設定「大、小」是形色的變化。「大、小」加「有、無」進而推衍形成4、8、16...產生無限的「形、色、量」。八卦便是用此原理來推演。 所以了解「感受」產生的原理,就知道如果沒有識別「0」、「1」的作用,形色的現象,便無從產生,也可說不現「1」的「數」,「2」以上的「象」是不會產生的。 例如到動物園遇到一個不認識老虎的人,你問他動物園內老虎有幾隻,都在做些什麼動作,老虎身上有何特徵,他是無法回答的。因為「認識」老虎是識別別「0」與「1」的作用.老虎做什麼「動作」是「1」與「1」的差異,老虎有「幾隻」是「1」與2」的差別,能分別每隻老虎的「特微」就是形、色、量的分辨作用了。一隻老虎和一隻獅子的比較也是相同的道理。於是乎我們才能解釋「老虎」是長得如何如何,「獅子」又長得如何,二者之間的「差異」又是如何如何。把數變成「4」和「8」。比較愈多動、植物就會有愈多無限的形色量的「知識」了。 下一章起將分別把五種內受「識別」、「行動」、「想像」、「感受」、「形色」和外受六種「眼看」、「耳聽」、「身觸」、「舌嚐」、「鼻嗅」、「意會」各作詳細的說明解釋。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