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矽谷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2/04/19 22:05:21瀏覽5851|回應11|推薦25

如果遇到一些在矽谷工作過的朋友,大家往往很自然的就會聊起兩邊的工作文化。

 

特別是那種有科技人在場的場合,一定會出現一些很典型的問題或感嘆,比如:

 

「同樣是搞網路公司,為什麼矽谷科技人的待遇那麼好,台灣的科技人的待遇卻越來越不好?

 

「同樣是搞網路公司,為什麼矽谷科技人都可以正常上下班,台灣的科技人卻幾乎天天加班?

 

「同樣是搞網路公司,為什麼矽谷的科技人的作品那麼強,台灣的科技公司只會做出一些市場不想要的產品?

 

本來我以為,這些問題其實一點都不需要思考,因為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是「人才」、「錢財」和「智財」的決戰。

 

所以10多年前我在矽谷住了一陣子回來之後,如果有人問我會怎麼樣形容矽谷這個地方?我總會回答,這是地球上最有生財能力的一片土地(像最近即將上市的臉書市值預估就要飆破千億美金),也是一個「三多」的地方。

 

所謂三多就是「資金多」、「人才多」、「技術多」,矽谷的人才和錢財與智財的密度早就是公認地球上最高的地方。

 

所以拿台灣和矽谷比,對我來說是一點也不需要討論的事,這兩個地方實在差太多,根本無從比起,一個是大聯盟,一個是少棒。

 

但是最近,認識了從矽谷回台灣創業的P先生之後,我又對矽谷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讓我更清楚知道,為什麼矽谷會是矽谷,且越來越富有,而台灣的科技人卻天天加班被操到爆肝,薪水卻越領越少。

 

P先生說,根據他的觀察,兩邊科技人的工作態度是差別很明顯的,比如:

 

矽谷科技人拼的是腦力,台灣科技人拼的是勞力。所以這幾年像印度和亞裔的這些出賣勞力的科技人慢慢都離開矽谷了,能在矽谷留下來的大都是聰明有創意的白人,而台灣科技人做的大都是矽谷科技人不想做的工作。

 

矽谷科技人重實質,台灣科技人重形式。所以台灣的科技人常常加班到很晚給老闆看(但是白天其實都在打混),而矽谷科技人卻把加班當成一種無能的表現,那表示自己工作沒有效率,無法在正常上班時間裡把工作完成。

 

矽谷科技人講紀律,台灣科技人講彈性。所以在矽谷每個人都要在講好的時間裡把工作有品質的完成,因為如果一個環節不準時交件,整個流程都會受影響。但是台灣卻可以因為各種莫名奇妙的因素彼此擔誤時間,而最後受傷害的其實是所有人。

 

矽谷科技人向自己負責,台灣科技人向別人負責。所以矽谷科技人敢拍老闆桌子,台灣科技人只敢拍老闆馬屁,矽谷科技人以自我為中心,台灣科技人以老闆為中心。

 

矽谷科技人外向,台灣科技人外內向,所以很多矽谷人常常不在辦公室,總是躲到一個任何人都找不到的地方去工作,但往往能準時的把成果交出來。而台灣科技人卻一天到晚躲在辦公室做到過勞死,卻也總做不出什麼成績。

 

矽谷科技人對事不對人,台灣科技人對人不對事。所以矽谷科技人在會議室裡吵得再凶,下班後可以喝酒聊天,台灣科技人以和為貴,所以開會時往往不敢發表意見,離開會議室之後卻意見很多。

 

矽谷科技人愛聚會,台灣科技人愛開會。矽谷科技人很不愛開會,有事儘量用網路來溝通,卻常常聚在一起聊到深夜,喝紅酒想點子。但是台灣科技人卻一天到晚把自己關在會議室裡開會,離開會議室之後就不再交流想法。

 

P先生一口氣聊了這麼多,我覺得這不只是兩邊科技人的差距,也是台灣各行各業和外商企業最大的不同。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做低毛利代工,而那些下單給台灣的外國大公司卻可以總是吃香喝辣的原因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nwu&aid=635538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din
An Interesting observations
2012/04/28 01:34

In general, I would agree most of what folks said/observations.

Just my 2 cents to share 

1. Silicon valley has some infrastructure and traditions very unique. One could observe many places in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trying to copy Silicon valley and not as successful.:)

a. Stanford, Cal, Santa Clara, ..etc provide a good talent source. Stanford have an entrepreneur class and entrepreneur "tradition"; Cal EECS has entrepreneur "tradition". Others participate those start-ups. Some of Silicon valley sucess are technologies developed from Stanford, Cal and others.

b. Silicon valley has infrastructure/resource - money, talent, technolgies, competions, and folks are willing to try things out. As we all known there are only 5% start-up successful rate. If one visit Palo Alto university ave. during weekdays, one could observe there are many idea exhange, discussions, business negotiations  happening in coffee shop, restaurants beyond close door developemnt.

c. Silicon valley successful storys attract more talents, and investments (at least used to be) to create more technology and competitions. (lik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2. Silicon valley company buys technologies developed by federal funds. eg. Apple buys siri rights. Siri development funded by Fed for at least three years involving multiple parties/schools. This example show even BIG company buys key feature it needs.

3. For those smart folks mentioned, they continue to learn on and off their jobs. Those key folks "enjoy" reading spec, learning new technology, beyond their daily busy work. Their daily learning make them even smarter. Those smart folks compete and become smarter & better.:)

If I may suggest, we should move forward on what could be leveraged at Taiwan and help to make Taiwan a better place for our children.

vin wu(vinwu) 於 2012-04-29 23:06 回覆:
many thanks for your great opinion, I do appreciate this: "we should move forward on what could be leveraged(from Silicon Valley) at Taiwan and help to make Taiwan a better place for our children"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Such is the case of a genuine Silicone Valley intellectual
2012/04/27 15:53
其實大家講的都是一件事情的不同面向,大同小異。我來講個故事吧。時間不多,長話短說。
我小老板是個 ABC,絕對是個天才。如果我這輩子只能 nominate ㄧ個天才,非他莫屬,因為我活了大半輩子也只見過他一個天才。他的“天才行誼”我無暇多說,連他自己都嫌煩,別人只要一提他就火大,敢情他從小就被他父母感冒到不行。
Anyway 簡單說好了,他是個生物博士,來蘋果三年,從未受過電子、電腦、電機教育,可是他無師自通,在蘋果總部 Infinity Loop 六棟大樓裡穿梭自如,之於最大型電腦以至於超小型的 iPhone 軟體、硬體無不通曉。所有產品只要他插手,無論軟體硬體無人敢置一辭,因為他發現的問題、root cause 的結果、解決的方案、乃至最終的決定,都是正確、有效、可行、最佳的。
要說寫 code,本衲我傾一生之力,敢答應人家在一天之內以從未寫過的語言寫一個軟件 deliver,此君不但嫌慢還能以身作則瞬間完成,他要的東西永遠在昨天就已太遲。要說 debug 硬體,我窮傾全力竭盡所能“讀”母板線路圖讀了半天,此君早已找出示波器顯現問題的真正來源。要說親身焊線,我這老花眼根本不能和他比,可別以爲我們只會叫技術員焊線。要說對整體系統的全盤瞭解,那我跟他比簡直是鵝毛比附於泰山。
各位可別以爲本衲只是尸位素餐的冗員乙名,我可是提過辭呈被大老板淚眼感動強留下來的精英,ok 老精英吧,總之還是精英。
但在天才面前,那個黔驢技窮真不是開玩笑的。你覺得自己在那方面挺強嗎?像我自己就寫過一個 SCSI 的作業系統,跟他聊聊吧,準讓你無地自容,驚出一身冷汗 —— 還算你懂才出汗,否則不懂那裡知道要害怕?
業界技術如何?此君有回“敦請”我下班回家“沒事”不妨讀讀英特爾的 Spec 以爲消遣 —— 他自己就是如此,而且怡然自得。你讀吧,隔天他一問,watsao,你到底有讀沒讀啊?
更要命的是他過目不忘 —— 你的身份證字號嗎?讓他看一眼他一輩子記得。不相信?那你得來蘋果和他共事,我無法 convince 你。
蘋果一季的純利以百元美超疊起來厚達。。。百餘公里,開車一小時開不到盡頭,這力道怎麼來的?我每天親身體驗,完全能夠瞭解這幾百億美元的 root cause。
矽谷人是甚麼?多半是像我這種庸碌之輩,不過也多的是像我小老板那種天才型的電子精英,事情差不多就是如此。
vin wu(vinwu) 於 2012-04-29 23:11 回覆:

謝謝您的精彩分享,實在太有趣也太有才了,根本就是個電影劇本架構了。看來您的矽谷生活可是多彩多姿。

又,數年前我也在庫柏提諾附近住過幾個星期。


一個矽谷人
真的嗎?
2012/04/27 03:49
"矽谷人敢拍老闆桌子"!? 我在矽谷這裡作研發十幾年, 換過幾家公司, 從來沒聽過看過這麼胡扯的事情. 你真去拍老闆桌子, 看看有什麼結果? 90% 會被 layoff! 誰説不用加班? 沒做玩就得趕工! 矽谷人也是人, 跟你我沒什麼不一樣. 不須要把矽谷人講的那麼神.

zgtw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矽谷白人不是多數,也不是只有白人才有創意
2012/04/26 04:17

矽谷仍以亞裔居多,尤其工程部門,以來自中國和印度者為最大宗,如有白人,可能一大部份是來自俄國或其他東歐國家。但公司裡掌權的不是工程部門,高級主管仍是白人的天下。這也沒什麼奇怪,這些人土生土長,擁有語言、文化、人脈的優勢。這就跟台灣人的公司是台灣人掌權,韓國人的公司是由韓國人掌權一樣,如果這些公司也讓白人掌權了,那才奇怪。

至於創意不創意,這跟美國的環境有關,而和種族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美國土生土長的亞裔在矽谷呼風喚雨的也不少數。至於為什麼仍以白人居多,不過反映人口比例而已。

vin wu(vinwu) 於 2012-04-29 23:13 回覆:

謝謝您的分享,感恩。


尊氏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2012/04/25 12:02
美國的老闆有資源、有戰略,工程師手上不是飛彈就是大砲,因此他們的工程師幹的是技術活;台灣因為老闆沒策略,也不給資源,只有叫基層工程師用人肉戰術去拼刺刀,當然只能是苦力了。又美國人不講情面,只看績效,因此老美各自躲起來拼績效,但是台灣是人治,績效固然重要,讓老闆快樂才是重點。事實上,在台灣老闆眼中,員工哪有什麼功勞?功勞都是老闆的。
vin wu(vinwu) 於 2012-04-29 23:12 回覆:

謝謝您的分享,顯然您也很清楚這文的重點在談兩邊的"老闆文化"。


rt88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4/25 11:34

講到心坎裡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矽谷是移民的天下?
2012/04/22 19:34
矽谷歡迎也吸引了四方的人才, 移民的確對矽谷有很大貢獻

但是矽谷絕對不是移民的天下, (絕)大部分的power, wealth, influence還是在”美國人”手上, 不論是那一個race的美國人(白人, 印度裔, 亞裔, …, 非裔和西裔相對偏少)

歧視絕對是原因之一, 但不大, 主要還是這些美國人有語言, 文化, 人脈, 和從小接受開放思維教育, 自己又很優秀的這些優勢 (尤其是軟體網路業… 很多美國高手不到十歲就開始接觸程式設計)

台灣人努力當然沒有什麼不對, 可是目前因為諸多因素CP值太低 (由於科技業附加價值愈來愈在軟體, 以後會更低), 我想這是P先生的意思
vin wu(vinwu) 於 2012-04-23 23:37 回覆:
謝謝您的回應,受益良多。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Re: This Nut begs to differ
2012/04/22 15:46
GultNut應該是硬體或半導體界?

基本上這幾句 ”有點言過其實,為彰顯對比而特意強化彼此差異的味道。不過也不完全悖理倒是,至少沒顛倒事實” 我並不反對

但P先生的 “能在矽谷留下來的大都是聰明有創意的白人” 我想他真正意思是 “能在矽谷叱剎風雲的大都是聰明有創意的年輕高手”, 目前看來在軟體網路界絕對是如此, 這些年輕高手絕大多數美國土生土長, 白人相對居多, 但以美國整體種族比例來看亞裔印度裔人數更高

DylanW
矽谷人和你像的不一樣
2012/04/22 02:25

我比較贊同GulfNut。

矽谷絕非如原作者所說的聰明有創意的白人的天下。

資金多的原因是有利可圖,差別不是在供給面,是需求面。如果無利可圖,誰會投資?但能不能放長線釣大魚,就跟資金的成本有關。

台灣的人才絕對不會比矽谷人才差。矽谷其實是移民的天下。除了印度人外,也有許多中國人、台灣人、韓國人、俄羅斯人。反而白人有外移的趨勢。看到的白人很多也不是老美。不過真的還留下的,都很優秀。

台灣對本國勞工過度的保護才是害死產業的主因。一流人才應該要接受世界的挑戰,與世界其他的人才交流。拒絕人才就是拒絕產業。

台灣人努力沒有什麽不對。

另外矽谷的科技人正常上下班?那是因為不需要每天到公司。許多工作都有部份外包到印度、中國,晚飯後才開始第二個工作時間。

的確,我們認為加班是無能的表現。因為是「責任制」。

做代工來發展一個產業也沒什麼錯。

印度是真正發展起來了。在班加羅爾,現在也出現了其他國家的「外勞」,只做代工是因為沒有其他的配套人才,沒有群聚效應。

根本不是科技人的問題,是政策問題,是希不希望發展這個產業的問題。

vin wu(vinwu) 於 2012-04-23 23:38 回覆:
謝謝您的回應,認同您所說的,是政策影響了產業。感恩。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his Nut begs to differ
2012/04/21 16:59

有點言過其實,為彰顯對比而特意強化彼此差異的味道。不過也不完全悖理倒是,至少沒顛倒事實。

只有那句“能在矽谷留下來的大都是聰明有創意的白人”我不同意。每天早上 237、680、880、280 這幾條主要幹道上塞車塞的跟甚麼似的,你隨便放眼瞧瞧主要的人種幾乎都是亞裔,那些國家來的就不用多說了,臺、日、韓、中、印是爲主要,其他貢獻人少些的亞洲國家也多得很。至於公司裡嘛,一般人都知道的,像思科、惠普幾已全面印度化,谷歌、蘋果白人相對(於其他公司)多些,三星當然韓國人多點,一般普通中小型公司各色人種都有。我自己從幾十人的小公司到世界第一大都做過,不說謊的話講法應該算是客觀的。此間人可以做證。

矽谷人並不三頭六臂,臺灣科技人也並不就方方面面差一截。我每次回臺大家開同學會時都會對在臺同學們個個卓然有成感到欽佩,反而是自己到現在還在吃人頭路深感抱歉。如果為的是求全責備個人則十分支持。

矽谷人和臺灣科技人一樣每天要進 lab,要設計電子電路,要“吐 code",要量東量西,要除蟲,要玩政治遊戲,要開無聊的會,要交報告,要想想不出來的東西,要滿足老板昨天就要的程式,要跟人“吊高低”、、、大家一樣都是“賺喫郎”而已。

vin wu(vinwu) 於 2012-04-23 23:40 回覆:
謝謝您的忠實分享,從群體的競爭力而論,個人只是一個起點,但最重要的還是群體的競爭力,是吧。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