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去埔里看紙教堂
2008/11/08 08:34:07瀏覽2224|回應3|推薦32

今明兩天都在埔里。

 

「要不要和我們一起下去埔里看紙教堂http://www.resident.tw/thread-348-1-2.html?」那天,一位長輩在電話裡這樣問我。

 

當然好啊,我實在想不到什麼不去的理由,一方面也是太久沒離開台北了,想出去走走,一方面也是因為埔里對我是個如此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我媽是埔里人,所以小時候有很多在埔里的回憶,長大後,到埔里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後來921大地震,埔里歷經重創和重建,我也一直沒有機會好好回去看看。

 

聽到紙教堂,我馬上想到的是歷經921這樣的大災難之後,一個地方除了有形物質的重建,在心靈上該如何重建呢?我能想像921之後的埔里人和其他災區民眾心靈受到那些重創嗎?

 

我依稀記得曾經在921之後聽到一些關於災區的故事,像是那些失去親人和家人的青少年也因而失去人生的方向和重心,成為每天飆車吸毒的追風少年,這些破碎的心靈是永遠不會被列在災區重建計畫裡的。

 

而紙教堂的存在,似乎為這樣心靈重建的工作立起了燈塔。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nwu&aid=236497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成長體驗對生命存在認知感受的可能影響
2008/11/11 10:54

Dear 園主大哥:

     您在滾滾紅塵中經歷過世間諸相,仍能保有如此深厚的慈悲心腸,實在令人敬重!

  非常感恩大哥協助推薦<生命>一片的可看性。說來慚愧,晚輩自己其實尚未看過,而正想利用這次難得機會觀賞來認真體會該片所欲傳達的訊息,給予晚輩啟發。

  雖然晚輩無能明白大哥所言"生命唯一的真象和應該的方式就是"漂流""的真正感觸,是否與"人生如寄"或"客旅"等心境有無些許相通之處.....,但您繼之提及分享的:"那種存活的感覺不該是委曲,而是一種盡已所能的自在,每個人都該把自己當成獨一無二的個體尊重且在乎,以這個基礎去活生命的每一秒,就是應該......",確讓晚輩非常認同及嚮往,也期許自己亦能培養出這樣面對正向珍惜生命當下每一刻的心胸與態度........

   另外,看到大哥就近日發生的社會事件為例,以設身處地的方式思索應如何藉此機會協助兒子學習對自己的選擇做判斷及自我負責,實在很有啟發性.....。不瞞大哥說,如何與父母正向溝通互動,雖明白應先感恩珍惜他們愛子心切的養育之恩,但同時也要讓他們試著信任孩子早已經長大開始有自我判斷及負責的能力,協助他們以親身體驗的方式來建立實際經驗,並逐漸摸索到可能最適合自己性向的立身處世之道,而能安心放手無須為其實已經不是未成年的孩子太過多慮操心(哎,天下父母心啊............),其實亦是晚輩正在學習的重要生命功課之一.............。所以每當讀到大哥寫到與您兒子間的"各種開放式互動溝通過程",總是給予晚輩在回顧自己的受教過程時諸多感觸......。

  不怕大哥見笑,因有幸讀到大哥分享的寶貴心得,晚輩忍不住回顧起自身的成長經歷,頓時體會到,不論是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或是個體應如何保持又適時調整在無可避免的紛亂世間立身處事應對進退的正面心態,或許都跟每個人自小從家庭及學校中所受到的教育方式的最初根源影響有關吧.........,雖然鼓勵孩子多加自我思考及學習自我判斷的親子開放式互動溝通模式,不是每位家長都能做得到,或適合於每位孩子的天性............,但無論如何,相信孩子們在成長摸索的歷練過程中,在時機成熟時,誠如大哥所言,父母師長們除了提供必要的知識經驗傳授後,能協助他們開始感受到自我乃是一獨立得有自由意志的個體,及自我負責的重要性,且同時能深切感知到被尊重的正向經驗,也從中學習到如何尊重別人的個體獨特性.......晚輩天真地私自以為,長遠累積下來,或許這些對整體的正向互動關係期能會有些許助益或改善吧.....

  不好意思,晚輩今日也不禁話多了,又佔大哥版面不少,實在失禮,尚請大哥多加包涵.......,最後尚要多謝託大哥之福,在您的布拉格中藉機又分享到Share兄所介紹的好網站,增廣見聞,再次感恩不已 ~~~~~~~~ 


Share
Share...
2008/11/10 00:54
.
.
推薦個不錯的雜誌和網站
http://www.twarchitect.org.tw/menu/up3.htm

另關於紙教堂...
<阪茂先生:認為紙建築的抗風、抗震、防火都可以利用測試來達成,最難克服的反而是人們對紙建材利用在建造房屋上的偏見。>
http://www.twarchitect.org.tw/2005.12/0512TN.htm
.
.
vin wu(vinwu) 於 2008-11-10 14:33 回覆:

謝謝分享

很精準的切角

這個建築其實有個很大的貢獻是讓世人從新認識建築這件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資訊分享:九二一傷痛紀錄片<生命>近日將再播映
2008/11/09 01:14

       時間過得如此之快,百年來台灣史上最嚴重天災的九二一地震發生距今,轉眼十年竟已倏然流逝,但重建工作仍在進行中,而其中更有諸多可能再也無法回復或難以彌補的心靈傷痛部分.............

       感恩大哥在此特別介紹,晩輩才有機會即得知,除了曾去參觀過位於台中霧峰,為紀念及藉以作為教育及提醒功能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外,原來在埔里尚有這樣一座別具撫慰受難人心意義的"紙教堂"。

  因剛好見到大哥文中提到了:"一個地方除了有形物質的重建,在心靈上該如何重建呢?我能想像921之後的埔里人和其他災區民眾心靈受到那些重創嗎?.......這些破碎的心靈是永遠不會被列在災區重建計畫裡的。

  不好意思,此讓晚輩不禁另想起記得曾讀過多年前一篇有關省思這段巨大天災歷史,所能帶給我們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位民眾何種經驗或感受留存的文章,其中大意好像是:地震震翻了地表, 房舍, 道路,卻畢竟沒辦法震動深陷在我們社會意識底層的泠漠, 健忘與失憶...........。故忍不住冒昧想再將這段省思,在此與大哥及格友們共享。尤其這二天社會上發生的一些現象與事件,相互對照,因而不論係大哥的這段深切關懷與那篇文章當時之由衷感慨,同樣令人不禁要再自問之......

      若方便有空的話,祈請大哥日後有合適機會時,能另將您此行重訪埔里現場參觀"紙教堂"的感觸加以撰文,在此與吾等諸格友們分享之。

(PS.:歹勢,可否藉大哥的布拉格做一小小的廣告?有部係以九二一傷痛而深度探討生命意義且廣受好評的紀錄片<生命>,正巧近日將再做一場放映(詳情請見下列網址資訊:http://www.wretch.cc/blog/newlife001/6645951),若有興趣觀賞的格友們,請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哦!!!)

vin wu(vinwu) 於 2008-11-10 14:44 回覆:

謝謝

我也建議大家去看"生命"

對這部片子最深刻的記憶

是片中人物有個失去雙親的小女生

在歷經失去至親之後

歷經一繼漂流歲月之後

奉子成婚

之後生下小孩

這一段看來平平的劇情一直在我心中久久不去

對我來說

生命唯一的真象和應該的方式就是"漂流"

那種存活的感覺不該是委曲

而是一種盡已所能的自在

每個人都該把自己當成獨一無二的個體尊重且在乎

以這個基礎去活生命的每一秒

就是應該

"生命"這部紀錄片又再次觸動了我去思考生命該有的存在方式

紙教堂的感動

請容我稍後再仔細和大家分享

那很確定不是三言兩語能寫完的

還是想說

如果清楚了自己要用什麼方式讓生命存在下去

那自己之外的人生時空風風雨雨也都只是風景了

何妨抱著感受和欣賞的心去面對?

就像這一次的學生街頭活動

我會想

我兒子如果身在其中

我會如何反應?

我想

我會和他把兩人對這件事的想法努力做完整的溝通

之後

如果他還是想去

那我也不會去攔阻什麼

因為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人生

沒有誰有權力去限制任何人的自由意志

抱歉

今天話多

因為越說越觸動心中一些感概

請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