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還有在地文化嗎?
2013/04/15 03:25:23瀏覽1316|回應0|推薦7

節錄:【著近年政府積極改建眷村,許多縣市也開始推動眷村文化保留、再造計畫,而眷村文化也在改造後失去了「原味」。例如屏東文化處將老眷舍委外經營的結果,造成餐廳紛紛進駐,讓人質疑原有的眷村文化哪裡去了,甚至有人感嘆,「將軍找不到回家的路」。「Yam  NOWnews新聞」】

不只是眷村改造,還有農村改造,社區改造,一樣讓所謂的文化有點不知所云?

我寫過一篇文章商業化的原住民文化裡很明白的說出「商業走到哪裡,應該說媒體走到哪裡,觀光就到哪裡,大多數的原住民生性篤實不懂得行銷,更何況要與媒體接觸,來自大都會漢人社會給原住民一點商機,或許該說趁機會剝奪原住民應有的生活風格,夾著漢人社會炒作著原住民的觀光,受益者是商人,對於這些外來商人的入侵導致原住民本身的文化產品減弱,逼得原住民必須接受外來商人的競爭去迎合遊客的接受度,因此所謂的原住民文化體驗營無非是一 種變調的原住民文化體驗。

其實官做越大,或者是說好不容易擠身在國家高考世界中可以讓自己安安穩穩的想退休生活,卻是完全與世隔絕,與民眾的生活脫鉤,所謂的文化發展不只是帶來商業利益的發展,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實質文化效益,眷村文化有其時代背景就像前一陣子為了都更計畫將過去日治時期的台北監獄所文化拆除,為了保留這些不同時代的文化背景,一般民眾拼了命的捍衛文化,而我們的政府官員卻在商業文化的經濟利益之下把這些具有時代背景的文化發展一一鏟除,只是不知道我們還能留下什麼樣的文化背景可教育下一代的文化資源,一個國家失去其時代背景的文化產業等同於失去的根,這是台灣文化大革命。

原本期待文化部的產生能夠讓台灣具有時代背景的文化逐一保留下來,從以上這樣的新聞報導,發現台灣不管怎麼改革,改部門都是一個樣,在這些政府官員的口中只有商業文化,沒有經濟文化效益。也難怪最近金石堂書局有一份報告說,年度排行榜書獨缺經濟書,也就是說台灣的經濟學家缺席了,沒有經濟學家的領導卻一味在商人的領導下會做出與經濟反效果的經濟市場,不見容於小市民的生活,這也就是說為什麼在國際上適用的經濟政策台灣卻不適用,只在狹隘的領域裡所領導出來的政策能符合社會期待嗎?

回到前面不論是社區改造,眷村改造、農村改造、客家文化改造,日式建族改造,都不應該違背原有的風味,文化改造「不應該迎合觀光客的口味來改造,是觀光客要容入當地的文化,並體會當地的文化生活」,這樣才是真文化產業改造,由於有觀光客的體驗,讓在地文化發展自己的手藝和獨特風格,也不至於走到哪裡「觀光區都是一樣的感覺」,這是目前政府要注意的事項,然而身為觀光客的我們呢,也不要有花錢是老大的感覺,既然要觀光探索就是要好好的享受當地的生活,要不觀光客自己找一間百貨公司好好享受特別服務吧!

舉例來說:客家文化的興起,很多人都說了一點都不像客家文化,因為這些客家文化觀光景點都被同化了,別說導覽員,每年花費大筆經費招考的客語人員竟然在這些客家文化地區不對觀光客用客語解說,我們招考這麼多的觀光導遊竟然為了迎合觀光客除了英文、中文甚至韓文、日文、西班牙文都出來了,連自己的在地文化語言都不會說,這如何向觀光客解說所謂的在地文化。不禁要問:台灣還有在地文化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ckyjang&aid=750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