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7/29 03:36:08瀏覽2720|回應1|推薦13 | |
文中提到:國人對原住民文化的體驗,其實並沒有說特別地熱中,反而有些冷漠。 筆者有些想呼應,因為筆者有一些原住民朋友,當他們從都市裡熟悉的工作環境回到自己原來生長的故鄉時卻顯得陌生,已經發現家鄉人事已非,因為很多所謂的原住民觀光其實是受了媒體的炒作,商人的哄抬,在地人真正受益的少之又少,為什麼沒有去實際了解在地人的感受,那一陣來去的旋風在家鄉留下外來的飲食和物品,原住民在地的手工飲食有推銷出來了嗎?筆者的一位原住民朋友家中做了不少手工食品,但因欠缺商業行銷只有少部分親友才知道,而且口味不輸給在媒體上炒作的原住民食品,筆者有時會懷疑是不是仿冒的原住民食品? 夾著都市的土地重劃,農業改良,這些計畫在在衝擊的原住民本身的經濟農業,當都市農業進駐到原住民社區,是否會因此改變原住民原來的飲食?改變原來的文化特色?如果都市農業以強而有力的政府政策強行進駐原住民區域,將導致原來原住民文化產業的衰敗與落漠,當原始原住民文化產業衰敗時,進駐的都市農業產業算不算是原住民文化產業?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商業走到哪裡,應該說媒體走到哪裡,觀光就到哪裡,大多數的原住民生性篤實不懂得行銷,更何況要與媒體接觸,來自大都會漢人社會給原住民一點商機,或許該說趁機會剝奪原住民應有的生活風格,夾著漢人社會炒作著原住民的觀光,受益者是商人,對於這些外來商人的入侵導致原住民本身的文化產品減弱,逼得原住民必須接受外來商人的競爭去迎合遊客的接受度,因此所謂的原住民文化體驗營無非是一種變調的原住民文化體驗。當原住民接受外來遊客的改變越多,將失去傳統意義,將失去原住民文化保留的一席之地,記得電影海角七號在媒體的炒作下,原住民的小米酒蔚為一時興起的傳統食物,當媒體炒作過後,又為原住民帶來什麼樣的效應?小米酒一樣擺兩旁,取而代之的便是一杯速成的咖啡、一件外來的橡膠鞋,我們該思考的是商業化的原住民文化究竟讓原住民獲益了什麼?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