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31 12:48:00瀏覽1097|回應1|推薦4 | |
節錄:【「從拖泥帶水的一年反思『台灣病』」──「這一年,台灣以馬英九得票過半的勝利揭開序幕,卻隨即以其民意支持度驟降至十八趴以下苦苦撐完一年,這不能不說是一章險惡的啟示。這條直線下墜的拋物線, 與其說是馬英九個人魅力的消褪,不如說是台灣自滿年代的終結:八○年代的經濟奇蹟和九○年代的民主傳奇經過多年揮霍,至此已告風光殆盡。換一個角度看,如果人們認知整個「台灣病」的來龍去脈,即可知台灣今天的問題已不能一味寄望政府或政治人物來解決。第一次政黨輪替打破了「一黨專政」的神話,第二次政黨輪替則打破了「本土化等同民主化」的神話;而馬總統第二任的提前跛腳,則說明藉由朝野競合解決國家大政的模式已不再可靠,必須要有民間更積極、多元的參與,才能打破非藍即綠的思維,找到新的出路。」(聯合新聞網)】 很多人不喜歡聯合報,很多人不喜歡自由時報,偏偏我愛上聯合新聞網,其實說真的聯合報的社論有時候說得很中肯,身為小市民的我們,上班族的我們,有時候看看聯合報社論,才知道遠離「政黨」壞胚子的最大好處是什麼? 我的文章裡『當公共知識份子同流合汙時』提到:「陳水扁敗在哪裡,很多人以為陳水扁是敗在貪污,其實錯了;陳水扁不是敗在貪汙,而馬英九也正一步步地步入陳水扁失敗的地方,這就是社會上目前最大的隱憂。因為沒有人願意傾聽,沒有人願意理會,更沒有願意改變,任由這樣的氛圍繼續下去。」 查了一下行政院,行政院竟然還有『發言人』叫鄭麗文。我還一直以為鄭麗文是某台的電視名嘴,因為鄭麗文在電視上說得口沫橫飛,不見為行政院政策說話。排排站的閣員,各個頂著高學歷、高資歷的官員,難道會想不出一套可以減輕目前台灣社會的狀況嗎?從楊志良到盛治仁的出走,我看到的是知識份子的良知,寧願選擇不做官,也要在社會上單打獨鬥實現自己的專業理想,改善社會。相較於那些不敢說任何一句話,不敢反抗不良政治洪流,自折自己的專業,讓社會一再重蹈著過去的錯誤,繼續製造社會傷害,要好的多。 以江宜樺為例,一個頂尖的政治學博士,碰到了這款政治也只能為了保官位,苦無施展專業的立場,更何況其他官員。行政院的各項政策到底是如何決定的,是如何策動的,卻沒有人願意出來說明,我不要求每一位官員出來說明,因為官員有自己的事務要處理,但,至少,發言人,行政院的發言人不就是要整合行政院各部會各項國家政策提出統一說明嗎? 很多人不喜歡韓劇,我突然想到一部韓劇「李祘」,上網查了一下,朝鮮王朝李祘的年代剛好是清朝末年,也就是說當朝鮮王朝出現一個立圖改革的皇帝,在大清也出現兩派人馬:一個保守派,一個改革派。也因為這兩股力量的拉鋸與惡鬥,最終保守派打敗改革派,因而朝鮮王朝衰敗被日本所滅,大清帝國也因此而亡國。而在此時,日本明治改革成功! 節錄:【亦即,「台灣病」的形成,是長期的民粹政治、意識形態鬥爭和行政怠惰等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這些日積月累而成的硬塊,夾纏著藍營和綠營思想和行為的 「共業」,已非一黨一派能開出解方,更不是再來一次「政黨輪替」即可自癒。正因目前的癥狀極為複雜,更需要來自民間的智慧貢獻力量,來鞭策政治人物,而不止甘於充當任何政黨的馬前卒或追隨者。「聯合新聞網」】 寫到這裡,這些頂著高學歷的知識份子官員,好像都各自為政,官員們說故事,畫大餅,缺乏溝通,政治本來就是管理眾人之事,要溝通嘛,這些頂尖的知識份子有做好摘官帽也要把社會變好的心態嗎?還只是做官為了圖利自己和某一小撮人的利益,放棄了專業的領域同流合汙於不良政治。 身居高官知識份子只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官位讓整體社會墮落,高知識份子的墮落讓社會首當其衝的敗壞。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