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21 01:38:55瀏覽564|回應4|推薦9 | |
>>>神性中自不该完全去人性化 和異色對談的這句話引發我一些邏輯上的思考,維基百科尋去,並未找到名詞上的釋疑,有的大致都是哲學或神學上的著作名稱,或附加在文章內的用語,因此我想,是否因為這兩個詞很好區分之故?所以並沒有特別的必要提出詳析? 我因此得試著先說說自己的想法,所謂"神性的"指得是:慈愛、美麗,而"人性的"泛指:易波動的情緒、平庸......嗎?如果再加上一個"魔性的"是否就落在:暴怒、醜惡呢? 不管如何,我甚至認真想像當中的差別?舉目宗教裡的神祇,亞洲和歐洲的神祇都具備個性,也不乏兇惡或醜陋的神明,那麼,人們對"神性的"為什麼會傾向光明的判斷方向呢? 以至於愛情中"神性中自不该完全去人性化"才有可能發展出序曲,是一個事實,因為甚至神明都具有個性,希臘神話中的神祇是個性分明的特例,佛教中較低階的神也多少性格獨具,凡夫對較高階的神明抱持如何的期望?想想應該是圓融的智性傾向吧?! "太超過的"神性有著毫無波瀾的情緒,永遠甜聲膩氣的軟調性,不會生氣、總是表現的從容大度,對於這種完美的形象來說,一般人不可能要求再多了,因為他是無法被挑剔的,如果對這種形象有人說話?肯定是開口者的問題,因為開口的人扮演了一個白雪公主旁邊一定存在的醜巫婆,沒有醜巫婆洋娃娃的故事不能成立,善與惡的對立於焉成就傳說,然而人間是需要、喜歡故事性的. 奇怪的是絕對的完美讓"人性的"不能忍受,因為裡頭欠缺性格的基調,一個欠缺生命活力的洋娃娃也就是洋娃娃,連哭著也讓人心碎?!實在讓有"脾氣"的人惱火,這就是"人性的"問題,容易因為喜惡動怒,於是我們追求"智慧的"神性,智慧用理解,迂迴了喜惡問題,平衡了三者特性間的矛盾."智慧的"也有脾氣,顯少做出表現是因為"了解". 也就是我以為一個人無法絕對達成"自我滿足",但達到智慧卻是可能的,"神性的"使人疲累,因為隱藏的憤怒會得到內傷,辛苦、且不利於心理健康,人本是三種特性皆具的,以至於當我們嚮往"神性的"表現,不能忘記"人性的"和"魔性的"將會以其他管道釋放它們存在的訊息,一旦它們遭到釋放,後果將形成嚴重的毀滅狀態. 愛情中,我想兩人會互相吸引還是出自於彼此的缺憾,或說一種完整的追求,經由和異色的討論得到這個觀點,實在是意外的收獲.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