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福島核災的輻射塵,對台灣民眾健康的危害,不會比抽菸大。
2011/04/04 09:40:40瀏覽1598|回應0|推薦8

台灣遭到輻射汙染的風險明顯增加!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透過電腦模擬,計算出如果今天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出現高劑量的輻射外洩,4月6日台灣將會偵測到每小時0.0638微西弗的輻射劑量,不僅比前一次實際測到的值多出6倍以上,且已和背景值相當。

不過原能會強調,這只是個假設出來的電腦模擬,不是真實情境,加上模擬出來的輻射劑量,仍小於必須啟動警示機制的每小時0.2微西弗,原能會將會持續加強監測,還不至於提高警戒的層級,民眾不用太擔心。

原能會輻射防護處長李若燦表示,前幾天以長時間空氣取樣偵測到的碘131相當低,呼吸一年的劑量,大約是照一次X光的兩千分之一如今電腦模擬的碘131劑量為每立方公尺0.0012貝克,呼吸一年的劑量,大約是照一次X光的三百分之一,也就是前幾天的6倍以上。

如果把碘及銫等放射性核種全都算進去,4月6日台灣偵測到的最大劑量是每小時0.0638微西弗,相當於目前台灣各地測到的背景值。李若燦表示,就算把自然背景值也加進去,也還不到每小時0.2微西弗的啟動警示機制標準。

更何況,這個電腦模擬是假設今天早上8時以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出現每小時84.4微西弗的輻射外洩,碘及銫等輻射物質才會在4月6日前後飄抵台灣。李若燦說,既然是假設的情境,就不一定會發生,不必太擔心。

【2011/04/03 聯合晚報】


真的,我看到台灣一般民眾怕那福島核災繞過一圈地球才漂 到台灣的微量輻射塵怕成那樣,別說碘鹽啦,連海帶都差點 缺貨,卻不怕去吸含有更多輻射塵的香菸或二手菸,我就覺得實在很莫名其妙。

如山下博士所說的,在這次的核洩漏問題上,媒體的責任重大。政府和相關機構應該發佈正確的資訊, 政府需要詳細地向國民介紹何為輻射、需要採取何種對策等, 而媒體應該準確地傳達給民眾。這樣,民眾才能採取正確的行動。現在,這三點都沒做到。可以說現在民眾處於恐慌狀態。

又如同高爾博士所述的,就現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的輻射劑量而言,吸煙致癌的風險要高得多。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居民受到的輻射量是紐約居民的 6 倍,但兩地的癌症發病率沒有差別。一般來說,減少輻射很重要,但一定要認識到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輻射的環境下這個事實。關鍵是不要反應過度。

高爾博士又說,海裡本來就含有碘。雖然放射性碘流入海水,但是放射性物質要富集在特定魚體內,必須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有大量的碘釋放出來才有可能。 此次的福島核洩漏事件,到目前還沒出現放射性物質大範圍擴散的問題。謠傳說日本的魚類不可食用,真是太可笑了。 放射性物質都有半衰期。碘 131 的半衰期為 8 天。將檢出碘 131 的自來水倒入杯子裡,一個月後基本上就可以放心飲用了。 菠菜可以冷凍後存放幾十天。牛奶也不必扔掉,將其製成乳酪進行長時間發酵或是製成奶粉等,隔上一定時間後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看到日本種菜的農夫自殺與酪農將新鮮牛乳倒在水溝裡的新聞,就覺得日本政府真的做得不夠,而台灣的政府也是宣導不足,沒有傳遞正確的輻射知識給國人知悉,只是一味要國人放心,這在普遍不相信政府的台灣,是沒有用的。

所以,政府要傳遞正確與即時的輻射資訊給民眾知悉,媒體也不要誇大報導,造成民眾無謂的恐慌。這兩位博士是實際參與車諾比核災救援與醫療的聯合國公衛醫療專家,其意見真的可以聽一下。

以前曾有過日本原子彈爆炸受災害者的跟蹤調查(圖 1 ),以及海外各國核事故受害者的調查,這些縝細調查並未發現低於 100 毫西弗( mSv )的輻射會導致惡性腫瘤發生率提高(西弗是用於對人體所受影響進行評測的輻射劑量單位,每人每年受到的自然輻射劑量公認為 2.4 毫西弗左右)。雖然超過 100 毫西弗的話風險會提高數個百分點,但升幅極小,其影響公認低於吸煙及化學物質等。


圖 1 :原子彈爆炸受害者的白血病超額危險度與輻射劑量的關係
對 1950 年時廣島和長崎的 8 萬 6572 名原子彈爆炸倖存者進行了跟蹤調查。白血病是原子彈爆炸後最早發生的腫瘤病。白血病死亡率(超額危險度)在約 2.5 西弗之前存在輻射劑量越大就越高的趨勢,而在 0.05 ~ 0.1 西弗低劑量區域內則為零以下。 (出處: Radiat Res 1996;146:1-27. )

輻射塵不要吸入人體,基本上就沒有大礙。

核電廠的主要危害放射物是碘-131,但因為碘-131的半衰期(降為一半放射量所需的時間)只有八天,也就是說其放射強度每八天就會被除以二,即使有極高濃度的碘-131被福島核電廠洩漏出來,只要經過一個多月,很快就會降到對人體無害的自然輻射強度了,更何況我們距離福島核電廠有兩千四百多公里之遠,洩漏點離台灣遙遠,輻射塵的濃度也會被稀釋到洩漏點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如今電腦模擬的碘131劑量為每立方公尺0.0012貝克,呼吸一年的劑量,大約是照一次X光的三百分之一而已。

而菸草中累積了低濃度的釙-210,這是一種來自肥料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其發射的alpha射線,能量大,穿透力弱,一張紙就能隔絕其傷害,人體的皮膚也能提供相當良好的保護,不必太擔心。但香菸中的釙經燃燒揮發,經吸菸者(或吸二手菸的方式)吸入人體肺部後,會沉積在肺部形成「熱點」 ,引發癌症。一天抽一包半香菸的人,在吞雲吐霧之間,每年就累積了相當於300次胸部X光檢查的輻射劑量。

當然,香菸裡的致癌物還有很多,這個釙-210經研究後,僅占其致癌性之2%左右,也就是說,大部分因香菸致癌的病例,是因為香菸中所含的其它致癌物,而不是釙-210。

所以,抽菸(當然包括吸入二手菸)對於台灣民眾所造成的危害(就是致癌率上昇),真的遠比福島核災的輻射塵要大得多。

真的,福島核災的輻射塵,對台灣民眾健康的危害,不會比抽菸大。

---

輻射香菸 釙可告人的真相
‧科學人 2011/02/08
早在幾十年前,菸草商就知道如何將香菸中所含的放射性同 位素「釙」去除,卻毫無作為。現在政府公權力將強制介入 ,以解決這個問題。
【撰文/芮哥(Brianna Rego);翻譯/林慧珍】
重點提要 ■菸草中累積了低濃度的釙210,這是一種來自肥料的天 然放射性同位素。
■香菸中的釙經吸菸者吸入後,會沉積在肺部形成「熱點」 ,引發癌症,每年導致全球數萬名癮君子死亡。
■菸草業者早在幾十年前就知道如何清除香菸裡的釙,卻密 而不宣,且未採取任何行動。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現在已經可以管制菸草 ,並開始有法源,可強制菸商去除菸草中的釙。
2006年11月,前蘇聯KGB特務李維寧科(Alex ander Litvinenko)在英國倫敦的一家醫院中過世,事 件宛如冷戰時期的暗殺行動。儘管李維寧科的死充滿著陰謀 色彩,但殺死他的毒素,一種稱為釙210的罕見放射性同 位素,其實比許多人所想像的還要普遍:全世界的人一年要 抽掉將近六兆根香菸,每個人的肺臟都吸進了少量的釙21 0。一天抽一包半香菸的人,在吞雲吐霧之間,每年就累積 了相當於300次胸部X光檢查的輻射劑量。
釙可能不是香菸中最主要的致癌物質,但單是在美國,就可 能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不過這種因釙造成的死亡,是可以 藉由簡單的措施來避免的。菸商早在50年前就知道香菸中 含有釙,我搜尋菸商的內部文件,發現菸商甚至已經制定出 能夠大幅降低香菸中這種放射性同位素濃度的程序,但大菸 商卻刻意什麼事也不做,將研究保密至今,所以現在的香菸 仍然與半世紀前一樣,含有高量的釙。
這種情況可能將有所改變。2009年6月,美國總統歐巴 馬正式簽署了「預防家庭吸菸與菸草管制法案」,首度將菸 草納入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管轄範圍,使FDA 能規範香菸中的某些成份。強制菸草商去除香菸中的釙,將 是開始降低香菸危害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發現肺中的熱點
科學家是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發現釙210會進入吸菸者 的肺部。1960年代早期,科學家及一般大眾都相當關注 輻射對健康的影響,特別是輻射塵。當時,美國哈佛大學公 共衛生學院的放射化學家韓特(Vilma R. Hunt)與她的同事正致力於發展能測量極低劑量鐳與釙 的技術,這兩種元素是由居禮夫婦於1898年發現的。韓 特回憶道,1964年的某一天,她在實驗室裡左顧右盼, 偶然定睛在某位同事的菸灰上,一時興起,決定以她的新技 術來測試菸灰。
看到結果時她非常驚訝,裡面竟然沒有任何釙的跡象。低濃 度放射性同位素在環境中非常普遍,是自然背景輻射的來源 ,在韓特測試過的所有有機物質當中,包括植物,從來沒有 發生過含有鐳、卻測不到釙的情況。但是在香菸燃燒的溫度 之下,釙會變成蒸氣,因此,她突然意會到:消失的釙必定 是與煙霧一起飄走了!這表示吸菸者將直接把釙吸進肺裡。
韓特與她在哈佛的同事拉德福(Edward P. Radford)直接測量香菸煙霧中的釙,並將結果發表 在《科學》期刊。不久,哈佛的其他團隊也研究了香菸及吸 菸者肺部的釙。1965年,放射生物學家兼醫生李特(J ohn B. Little)檢查了吸菸者的肺部組織是否含有釙。這項 任務並不容易,從吸菸者的活體組織取樣,侵入性太高,因 此他不得不從屍體採樣。他表示:「問題是,肺部黏膜內襯 在人死後兩、三個小時便會壞死。」他必須在人死後盡速取 樣,因此經常不分晝夜急忙衝進醫院。李特發現吸入的釙會 聚積在肺部的一些特定部位,因為我們吸入的空氣會進入支 氣管、小支氣管與肺泡,這些放射性同位素沉積在分岔點, 形成放射性「熱點」,射出α粒子。
【完整內容請見
《科學人》2011年第108期2月號



【专家访谈】日本的核泄露辐射水平究竟到了怎样的危险程度

http://china.nikkeibp.com.cn/eco/news/cattechnicalsj/160-20110330.html

山下俊一教授:所谓“暂定标准”是指吃一辈子也不会有不良影响的数值。这是国家基于防患于未然而制定的,属于安全数值。因此,就现在的辐射水平来说,即便是食用或饮用了超过暂定标准的食品和水,也不会对健康有影响。

顺便说一下,“年辐射量超过100毫西弗,可能影响健康”这一标准是以容易受辐射影响的1岁婴儿为基准计算出来的。

山下:必须注意的是放射性物质“碘13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经过去25年。有12万人的监测数据。但事实上,获得确认的癌症疾病只有甲状腺癌。而引起甲状腺癌的就是碘131。 不过,碘131的(放射性)半衰期只有8天。它还容易从尿液中排出体外。

顺便说一下,半衰期为30年的“铯137”一旦进入体内,就会向肌肉扩散。而从切尔诺贝利的病例来看,没有出现过一例肉瘤等肌肉癌的病例。从这一点来看,更应该注意的还是碘。

在这次的核泄漏问题上,媒体的责任重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发布正确的信息,媒体应该准确地传达给民众。这样,民众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现在,这三点都没做到。可以说现在民众处于恐慌状态。

即使这样,夸大辐射危险性的报道仍然接连不断地出现。尤其是海外媒体采用了夸张的表述方式。

罗伯特•高尔博士:当时,消防人员等204名现场人员被从切尔诺贝利运到莫斯科,其中,有29人因急性辐射病死亡。9成获救。
普通居民方面,当时有几十万人避难,约6000人得了甲状腺癌。病因是核爆炸后分散到广大范围内的放射性“碘131”。
患甲状腺癌的6000人中,大部分是当时年龄在16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大部分是通过饮食尤其喝牛奶摄入的。

如果在辐射扩散前或扩散后立即服用稳定碘片,或许能够预防甲状腺癌的大规模发生。但当时前苏联国内的物流系统不发达。就日本而言,采取这样的预防措施完全有可能,并且日本与奶酪畜牧业盛行的前苏联、北欧、东欧相比,平时饮食中就从海藻等食物中摄取了很多碘。日本不会出现像切尔诺贝利那样的大规模核辐射疾病。
至于其他癌症,坦言说,很难证明它们与核辐射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出现白血病发病者特别增加的结果。

关键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辐射的环境中。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居民受到的辐射量是纽约居民的6倍,但两地的癌症发病率没有差别。一般来说,减少辐射很重要,但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辐射的环境下这个事实。关键是不要反应过度。


——您刚才提到放射性物质已经溶入水和海里,那么食用鱼类等海产品岂不是很危险?


罗伯特•高尔:水本来就是稀释放射性物质最为方便且有效的手段。所以,才会让反应堆的燃料浸泡在水中。
而且,海里本来就含有碘。虽然放射性碘流入海水,但是放射性物质要富集在特定鱼体内,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大量的碘释放出来才有可能。

此次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到目前还没出现放射性物质大范围扩散的问题。谣传说日本的鱼类不可食用,真是太可笑了。

放射性物质都有半衰期。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将检出碘131的自来水倒入杯子里,一个月后基本上就可以放心饮用了。

菠菜可以冷冻后存放几十天。牛奶也不必扔掉,将其制成乳酪进行长时间发酵或是制成奶粉等,隔上一定时间后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日本政府需要详细地向国民介绍何为辐射、需要采取何种对策等。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chen123&aid=5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