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個反核團體宣布三月九日將在北中南東四地同步發起「全台廢核大遊行」,北部場將「包圍總統府」。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聲稱「目前社會充滿反核情緒,今年一定要扳倒核四」,話中充滿了情緒,也壓縮核能理性思辯的空間。
日本福島核災變距今快滿兩年,日本人做事細膩的態度與科技發展都勝台灣一籌,面對核災尚如此進退失據,台灣民眾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新內閣更應誠實、理性與民眾溝通,個人認為核能存廢應從電力供需與核災應變來討論。
從台電的發電結構看,如果廢核,台電的說法是電力一定不足,但反核相關團體卻不做如是觀,各說各話。
電力是否真的不足?真的不是台電這個「電老大」說的算。未來台灣電力的供需,其實可用科學方法來估算,任何的參數值與發電科技與節能技術都可討論,以判斷台灣電力是否不足,因此新閣不妨召開公聽會,讓電力供需與成本透明化,使人民能更理性討論是否繼續接受核能。
個人教授「危機管理」課程,核災應變是授課重點,願從應變計畫的制定、核安資訊的透明化,來檢視台灣有無足夠核安應變能力。
首先談應變計畫,目前網路可看到原能會製作僅有薄薄十一頁,與美國「聯邦核事件應變計畫」及其升級版「國家核事件應變計畫」厚厚一冊,兩相對照,真的會讓人對台灣政府核安的應變沒信心。
核安資訊透明化,其實是核安應變的核心工作。美國政府針對福島核安事件,提出一本改進建議書,供美國各州政府、核電廠與民眾參考;台灣至今似沒有這本資料的翻譯。此外,美國各種核安事件有關機關都會向民眾揭露核安全管理、核災應變措施與防災手冊,這些在台灣一向被忽略或做得不夠,多數民眾對核安有疑慮一點都不奇怪,這是政府與台電自找的。
倘若公聽會後辯證廢核後電力是充足的話,就請新內閣宣布停止繼續推動核四;如果電力用盡任何替代方式仍有不足,核能即可能是不得不的選擇。但此時新閣必須在短期間內徹底檢討台灣整體核安應變機制,並要求未來核能主管機關與台電,確實做到核安資訊透明化,讓民眾面對核能意外能夠緊急應變。
倘若要用核四廠來取代核一、核二廠,則務必請國外專家來台全面查核安全事宜,畢竟核四廠施工違規前科累累,也鬧出台電人員自稱智能不足,管線亂裝的重大違失,難怪國人會對核能喪失信心。
總之,讓資訊公開透明化,會讓民眾更理性討論我們是不是需要核能,若這二項工作相關部會與台電都無法具體做到,中止核電計畫或許是台灣人民生命財產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