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玩.食─台南(1)
2011/01/13 23:39:36瀏覽604|回應0|推薦8

拙作〝吃進大台南〞
熱騰騰出版上市(金石堂、誠品等通路)
這是一本煞費心血精心採寫編排
創新美食結合府城旅遊的報導書
(去年大部分時間就忙這檔事)
敬請多多支持捧場
(協助銷出啦!)
 





其實傳承的是,母親的味道─自序

生長於府城舊市區,像我這種國中第一屆之輩,絕大多數是在物質環
境普遍缺乏的年代中,克難成長的。

猶清晰記得,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機會拿幾塊錢壓歲錢,一群小
孩子結伴,快樂高興的去逛熱鬧的中正路和小吃集中的沙卡里巴、小
西門下大道等攤販區,大方享受一頓米粉炒、碗粿、魚羹等等,那份
等著過年才有的美味飽足感,至今難忘;而台南以吃聞名的印象,也
靠著這份童年的記憶,在腦海中彰顯。

也因為成長環境是在一個大家族同居的院落裡,各家的經濟都只能維
持起碼的溫飽,所以平時也只有靠著媽媽們在省錢原則下,彼此研發
自製各種三餐米飯以外的副食,滿足小孩們的口慾。

其中,以我的母親被公認為最賢慧、最能幹,她拿手的包子、饅頭、
炒麵茶粉、炒米粉、粽子、菜粿、鹼粥等等,都是親友口中相傳的美
食。母親在環境艱困下,寧可自家省吃儉用,經常不辭辛勞的製作,
分享家族成員及左鄰右舍。

所以,母親雖然已逝世三年多,她自製美食的手藝仍然令家人及親友
懷念不已。有人說母親太沒有生意頭腦了,否則,隨便作一樣,現在
可能都是傳蔭子孫的知名老店美食了!

沒錯,不止我的母親如此,台南府城很多的母親應該都是如此,所以
我相信,台南小吃、美食源遠流長的味道,根本就是媽媽的味道,那
是一份隨時隨地挹注滿懷、永留餘香、真情傳承、歷久彌新的美味。
說實在的,台南古蹟景點,可能只玩一次就好,但台南小吃美食,卻
吸引人不斷想來,一再品嘗。所以,美食是文化與經濟的綜合表現,
台南文化傳承,不能只靠古蹟,小吃和美食讓人吃完還帶著走,發揚
流傳府城文化的功能,值得肯定。

台南小吃美食與「府城」之名一樣,具有全省第一的代表性;但在台
南這塊生長的土地跑新聞廿餘年,平日穿梭於大街小巷與古蹟景點間
,並不感覺有什麼特別之處,而且對我這樣一個「嘴斗」很好,不會
挑食的人而言,經常在街頭扒一碗肉燥飯配魚丸湯,漫不經心度過一
餐是常事,根本不會去在意這個店家竟然是傳說中的美食老店!

說來真是慚愧,我更有一種看到排隊的店絕不上門的懶散習性,就是
這種無所謂的生活態度,引來太太的譏諷怨懟,「哼,人家外地來台
南才幾年的同事,都摸透了知名老店美食門路,你這個府城長大的老
貨仔,何曾帶我吃過正宗台南小吃?」

於是,接下本書撰稿的任務,靠著採訪新聞的經驗與人脈,逐一完成
報導介紹,愈寫愈有一種贖罪的成就感,終於可以稍稍對得起府城「
全省第一」之名了。

更感寬慰的是,藉著採訪店家機會,常邀太太林玉珠同行,也讓她聞
香嘗鮮一番,終於讓她見識這些個仰慕已久的小吃美味了。其實,我
是真心要感謝她利用假日,陪著我辛苦訪談、攝影,很多次是任務達
成了,才知覺到竟然放著美食沒吃,餓著肚子離開,只好各吃一碗陽
春麵解決了事。

為了提供讀者多元的資訊,書中報導的店家,並不純然以傳統老店為
對象,經過審慎的思考規畫,擺脫食譜式的寫作方式,更融合新舊元
素,迎向縣市合併的大台南發展趨勢,導入了台南人口中非吃不可的
小吃、規畫有吃又有玩的景點美食區、以地標為主軸的便利延伸網、
大江南北各式風味的餐點、大宴小酌總相宜的特色人氣店等等,為台
南小吃與美食的原味傳承和永續經營,也為府城古蹟與景點的文化推
介和觀光發揚,略盡一位府城人的棉薄之力。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tzongzming&aid=479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