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4 04:14:48瀏覽1796|回應19|推薦0 | |
出生後第一個家落腳在桃園的眷村,十年眷村生涯只存留五歲以後的記憶,但腦海中仍充滿各樣的回憶。那是家家門戶洞開的鄰舍,不需告知,只要在門邊叫喚或是直接從敞開的大門走進去,不管姓張姓李或姓王,鄰家就是我家。 物質不豐裕的年代,同為軍眷背景的婆婆媽媽們有同舟共濟的熱心義助,也有相處不悅的口角喧嘩,在互動頻繁間,生活是沒有隱私的,經過後門巷道鄰里共用的水井邊,洗衣洗菜的三姑六婆細數別人家的大小事端,但凡是能在公開場合大聲嚷嚷的,無非都是生活上的瑣事,轉個身就會隨各家的廚房炊煙飄然散去,怕的是那些關起了家門小聲說的耳語,往往是對當事人影響至深也讓旁人心情凝重的事例。 八百多戶的村民是以陸軍為主,卻仍有少數的鄰里是空軍家眷聚集所在,印象中除了爸爸遠在中北部的空軍通訊部隊不常回家,鄰居的爸爸們都在附近的各個空軍單位上班,他們不是擔任飛行職務的軍官,但總有相關消息會流傳出來;鄰居會來跟媽媽說那裡那裡的飛官加入了『西方公司』,有不錯的薪水待遇,也有時候會悄聲說有飛機飛過去沒再回來,失去了音訊。飛過去就代表出任務深入大陸敵後,無音訊就是後果堪憂的壞消息,生要見人死要見屍是全然不可能,留下傷心無助的妻兒,要面對茫然不可知的未來。 聽到媽媽和鄰人一同嘆息,年紀小的我思念起不常在家的爸爸,慶幸年輕投身軍旅的爸爸因為小腿上的一道傷疤讓他無法晉身飛官之列。經過抗日和國共內戰,我一直認定政府遷台後,三軍官兵保國衛鄉的心志不容懷疑,如果不幸因公出了意外,國家應該會照顧遺眷的生活,但像這類飛行任務乃軍中機密,後續如何,我們無從得知,久了也逐漸淡忘。 數十年過去,我在聯網設立部落格後,我訝於小時候旁聽大人們悄聲說的飛行事例,居然是網友瑾心的父親和家人經歷的傷痛實事,在她網頁眷村之子中給馬英九先生的一封信和其它數篇文章心泣的文字,述說他父親為國忠貞服事,卻換來國家冷峻無情的處置,讓人讀來忍不住搖頭心痛。 我知道世事不盡公平,在國共隔海對峙的年代,防匪諜儼如防堵致命瘟疫,當局可能因軍事情資或政治禁忌的角度,有不為人知的考量,但讓被俘飛官在敵區身心已受多年煎熬,獲釋後差一點進不了國門,忠義為國卻換來無情無義的對待,又豈是心寒所能形容。負責撫慰的主事長官在處理整件事端時,是否有感同身受的慈悲心和顧念情,也讓曾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軍人及家屬,心緒上有大大不同的感受。 感慨中也感謝今日不再是訊息封閉的社會,透過各樣文字媒體和有心人奔走,昔日曾經折翼受屈的空軍飛行勇士們,今年十月獲得國家元首馬英九先生當面握手嘉許,肯定他們幾度為國家出死入生的英勇表現。不論是黑貓、黑蝙蝠或瑾心父親所屬的紅狐中隊,所有曾為國家賣命執行任務的可敬軍人都該是國人崇敬的對象,對照前朝軍中買官升遷之傳聞,祈盼令人肅然起敬的軍魂能再興起,更願我們的政府能從過去的錯誤中,學會尊重珍惜並鼓舞以服從為天職只為效忠國家的軍人情操。 ====================================================== 【補記】2011-02-16中時電子報刊載: ............被俘20多年的謝翔鶴返回台灣,早已人事全非,不但被台灣社會遺忘,也被軍方遺忘,直到去年國防部史編局舉辦「高空的勇者」黑貓中隊特展,國防部在媒體的催促下,才邀請謝翔鶴出席紀念活動,由馬總統當面向謝翔鶴致意,還給謝翔鶴遲到二十多年的公道。 空軍司令嚴明也證實,為了表彰謝翔鶴少校對國家的貢獻,空軍將頒獎表揚謝翔鶴,礙於不能頒授勳章給非軍人的規定,空軍將在這個月底,空軍第12隊舉行隊慶時,公開頒授「陸海空軍通用獎章」給謝翔鶴,國防部長高華柱屆時也將出席觀禮。 ====================================================== 讓我心生感觸的還有一樁。 前些日子有個機會和一位長輩進餐,在吵雜的餐廳裡不經意問到他的過往,他說他是山東人,九歲時已無父母,以校為家,民國39年因大陸時局轉壞,隨著山東聯合中學輾轉到澎湖,他是學校裡大小年歲不等的八千名學生之一,在台灣生活二十載,而立之年來美國讀書,接了家眷定居至今。 正巧,我之前才瀏覽一篇有關山東聯合中學的門生為昔日師長慶百歲壽誕的新聞,稍稍述及過往年代曾發生的故事,同席長者簡單敘述他腦海中的憶往,那是我從未聽聞的澎湖713事件。僅管六十年時光流轉,他對當年學校師長們被誣以匪諜之名而被關被槍決,眼神仍流露出慨嘆之情。正如他所言,我們成長的年代是幸福的,沒有骨肉相離的戰爭和內亂,沒有餐風宿露的逃難,是他們那一輩在成長期無法享有的太平。 聽聞之後,我對這毫無所悉的事件起了好奇心,以該學校名稱在網路搜尋後,才稍為知曉這悲慘事件的大致輪廓。 一場國共內戰牽扯的不只是國民政府南遷台灣,各場戰役也極度耗損兵源,軍政府握有大權的環境下,當時澎湖軍區負責將領看上了這批從北南下聯合中學裡年長的流亡學生群,執行徵兵時手段頑強粗劣,對學生有照顧義務的聯合中學校長出面阻止,惡運因而降臨在與軍相抗的師生身上,無家無依的學生群和耿介負責的兩位校長被羅織成匪諜罪名,因此丟失性命或打入黑牢,淪為亂世下的犧牲品。 動盪年代的利害衝突往往考驗人心人性的本質,不安定的環境絕非是草菅人命的藉口,握有生殺大權者倘若只顧眼前利益,無情地寧可錯殺一百行出不義手段,對國家社會造成的傷害因此延續世代,228事件、713事件和白色恐怖時期對民心的戕害,造成不信任甚至反對政府的影響力至今猶存。 事隔約50年後,這一樁冤案被平反,位於澎湖馬公的紀念碑也在兩年前落成,但追不回的是失喪的生命和蒙冤無望的慘澹人生歲月,五十年對存留性命的受害當事人和受難家屬是傷痛難熬的枷鎖,誰又該為鑄成此大錯負責? 追索這一段少為人知的新聞故事,讓我對台灣近代史中曾因含冤受害者產生無限同情,六十年前那批離鄉背景的年輕學子即使有幸避開風暴,心中的驚嚇也烙下磨不去的印記。每個人對曾經遭遇的不平苦難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但若要傷口癒合,首要是面對並清理創傷,向政府要求真相至為合理,當政者概括承受過去的錯誤並公開向家屬後人致歉補償更是責無旁貸,如果時間是最有效的療傷劑,只希望受創者苦怨的傷痛能得醫治,憤恨的心情漸漸消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往往是受害者心中的吶喊,但願隱藏在歷史洪流中的大小暗礁能讓我們學會用良心良知對待他人,尊重人權愛惜生命的價值觀能深植心中,愛只有從心發出而非用做口號,才能真正彌補安慰受傷的心靈,這份心志應當是持久不懈的努力。 `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