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養身(錢)之道(轉貼)
2010/05/17 23:01:57瀏覽228|回應0|推薦3
養錢之道

作者:李雪雯 出處: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40922

回過頭來仔細想想,許多老祖宗所留下來的養生哲理,套用到現代的投資理財上,也一樣是「講得通,也說得有理」,並且可以引發許多新的想法…

關於中國人長壽的傳說,可能來自於彭祖。這位號稱「長壽之王」的彭祖,姓卅名鏗,是上古帝王顓頊的孫子(黃帝的第八代孫)。傳聞他的壽命約有880餘歲,約合現在的146歲。
根據稗官野史的記載,彭祖先後娶了49個妻子,生了54個兒子,都一一衰老死亡,但他依然年輕力壯,行動洒脫。正由於彭祖號稱「活到800歲,還是康健精壯,一點老相都沒有,活像一個20多歲的俊俏少年」,讓一般人對他產生極大的興趣,也希望自己能如此「青春不老」。

彭祖的故事或許只是古老的神話,並不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是,人們想要長壽這件事,也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因為在中國最老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曾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這段古文雖然詏口,但卻明確點出「年過百歲與年不過百之人的差異」,就是「後者未確實遵循真正的養生之道」,亦即「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再簡單一點的說法是「順應自然,適中即可」。

筆者最近採訪到一位中醫師,他也再三提到「按照日月規律作息」的重要性。他將「花錢容易、賺錢難,存錢更難」的例子,很有趣而貼切地形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養生的重要性。

這位中醫師指出,一般人白天所用的元氣,都是身體在晚上經過休息後的「利息」。由於利息的金額不會太大,所以一般人經過一整天的勞動之後,很快就會耗盡這些元氣,並且感覺到非常疲累。

至於「睡眠儲存」的利率高低,年輕人因為新陳代謝比較快些,「利息」比較高些,年紀大的人利息則少一些,這也是老年人白天常會睡著的原因。他特別強調:許多習慣熬夜的人,之所以會出現精神不錯的假象,完全是他們所使用的,是元氣的「本金」部分,其數量遠比利息多得太多…。

從財富的角度推及養生之道,讓筆者覺得趣味盎然。不過,回過頭來仔細想想,許多老祖宗所留下來的養生哲理,套用到現代的投資理財上,也一樣是「講得通,也說得有理」,並且可以引發許多新的想法。

首先,人的壽命普遍都有一個極限。有人把人的元氣,與一桶瓦斯或一個電池相比。依照中醫的理論,人的元氣或許可以因人而異,有的人天賦異秉,有的人可能先天不良。但不論如何,能量的儲存都是有限度的。日夜不停地過度使用,再多存量的元氣也會提早告磬。

同樣的道理,每個人這一生裡可以創造出來的財富,或許也是天生就註定的。只花不存,錢當然會越來越少;不懂得方法,存錢的速度可能比不上通膨的侵蝕。

其次,養生之道不是在身體已經出現「捉襟見肘」的狀況時,才開始執行,而應該是「從小開始」,也就是從小就要開始珍惜有額度限制的元氣,而不是盡情揮霍,向未來借支健康。

但說來諷刺,現在一般人都認為,只要是談養生,大概都是50歲以後,甚至是退休之後的人才會「有此需要」,卻常常忘了,「上樑不正,下樑歪」的道理:小的時候就不注意保養,身體健康隨著年齡而消耗殆盡時才開始,常常已是太遲。

這「養生要趁早」的道理,反射到投資理財的「養錢之道」中便是:良好的投資理財或儲蓄習慣,也應該要「越早培養起越好」。如此一來,也才能發揮出最佳的複利效果。

再者,科技的進步,或許讓人類的壽命延長,但有時反而有害許多人的健康。以電燈、電視機與電腦的發明為例,現代人的確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超長工作時間」。

但是,在完全脫離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型態,生理時鐘還未真正經過達爾文進化論數個世代的歷練之下,身體的各種老化現象便不斷出現。其結果是:現代人的許多不健康與文明病,多數來自於這些「科技進步」下的影響。

反觀投資理財的世界裡,類似這種「因科技進步而受害」的情況也在所多有,一年多前襲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其禍首便是來自於各式新型態財務工程所創造出來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正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樣,新的金融商品並非全然是洪水猛獸。但是,科技不但永遠始於人性,人也永遠是科技的主宰者,可以全權主導及善用它,而不是被喧兵奪主的新科技或新商品,玩弄於股掌之間。

====個人觀點====
這個比喻有意思, 理財跟養身都要堅守原則, 養身不過分貪求外五欲, 投資標的物 應有合理利益,這才是中道.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chanchao&aid=404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