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論》打擊熱錢:金融時報與IMF的見解
2010/04/20 23:22:40瀏覽262|回應0|推薦1

  • 2010-04-15 工商時報


IMF誕生於1944年的布列敦森林協議,當時美國、英國領導其他國家成立全球首批國際組織,成為戰後國際體系的支柱。圖/美聯社








IMF誕生於1944年的布列敦森林協議,當時美國、英國領導其他國家成立全球首批國際組織,成為戰後國際體系的支柱。圖/美聯社




 台灣媒體經常譯載英國金融時報的全球財經分析,而金融時報一年卻難得關心台灣的經濟幾回。但是,這份在國際間極具權威性的報紙,日前卻極不尋常地刊出兩篇專論,嚴詞抨擊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對抗熱錢的政策。



 其實,中央銀行的政策無誤,但是,金融時報的觀點必須正視。金融時報首先細數中央銀行近來打擊熱錢的各種方法,隨即提出兩項犀利的評論:第一,央行將熱錢全部趕進股市,讓股市成為熱錢的唯一蓄水池,日後當這些熱錢因台幣升值,或歐美升息而撤離時,台灣的股市必遭重擊;第二,如果央行總裁彭淮南認同亞洲新興國家之貨幣終將升值,現在就不應該祭出防止炒匯的措施,而應該努力於降低台幣升值所可能造成的傷害。



 這兩項評論觸及中央銀行最敏感的神經,除了國際媒體外,大概沒有那家國內媒體敢如此批評中央銀行6A級的總裁。所以,金融時報的觀點非常值得分析。



 央行是否讓股市成為熱錢唯一的蓄水池?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央行嚴格要求匯入的外資必須按照原始申請用途投入股市,不准改存於銀行體系的定存帳戶,或者轉購政府公債。由此觀之,不難揣測這些外資在申請匯入時,用途欄填的如果是購買公債或存進銀行孳息,大概不會獲准。但是,用途欄填的是股市投資,就會准入。所以,外資才會出現以投資股市之名,匯款入境卻不按照原始申請用途投資的情事。而今,央行認定這部分的外資是熱錢,並且估計其金額截至二月底止,已達新台幣2,057億元。此一現象,就是央行以股市作為熱錢蓄水池的明證。



 不過,匯入的熱錢,終有撤離股市,告別台灣的一天,當這一天到臨,究竟會出現何種衝擊?中央銀行是否已有對策?此乃一手調控台幣升值幅度與速度,一手驅趕熱錢進股市的央行所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



 惟若觀察這段期間外資在股市的動靜,或許不必過度擔心日後的衝擊。因為,外資是一邊買股票,一邊借券放空。這種自發性的避險行為,有效地緩和股市的波動幅度:當熱錢進場時,股市看漲不漲;當熱錢退場時,股市亦不至於暴跌。如此即能大幅減輕股市作為熱錢蓄水池的潛在危險。但是,上個月央行卻建議證交所,實施外資借券不能使用台幣的新規定,這反而破壞了外資在股市主動避險所產生的穩定機制。



 歐美國家在脫離金融風暴後,信用步向寬鬆,外資重新流入新興市場。對儲蓄短缺的國家而言,這些外資是甘霖,但是對游資浮濫的台灣來說,外資是土石流。所以,中央銀行總裁立下「彭16條」,嚴控蜂擁而至的熱錢。但是在當前的國際經濟局勢下,人民幣升值的狂潮及其對台幣的連動影響,皆使央行的工作異常艱辛。此時面對外資熱錢的管控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立場與建議,或許值得傾聽和學習。



 IMF向來是全球化的倡導者,反對管制外資,主張國際資本自由流動。但是,兩個月前IMF卻發表一份如何管制外資流入的政策性研究,建議為熱錢所苦的巴西與台灣等國,可以按照下述原則進行調控。首先,對抗熱錢必須綜合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至於管制的手段則不排除外匯市場干預、國內金融管制與資本管制。其次,在實施管制前應回答下述問題:經濟是否已經接近充分就業的水準?外匯存底是否已經足夠?匯率是否沒有低估?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而且外資流入是暫時性的現象而非長期趨勢,則一國政府就可以嚴厲打擊熱錢,包括課徵「熱錢稅」在內。此時,即便外資有迴避管制的各種本領和管道,迴避的本身就會墊高熱錢的成本,最終一樣能實現打擊熱錢的功效。



 IMF所設定的管制條件,台灣顯然不符合。因為目前的經濟離充分就業尚有極大之差距,而且台幣的匯率可能低估。所以,嚴厲的管制手段並不適宜,溫和的道德勸說以及「適度的障礙」是當前對付熱錢的最佳手段。



 綜合而言,中央銀行穩定物價、金融,以及促進經濟復甦的決心有目共睹。在內外環境極其複雜情況下,尚能夠有效執行政策任務,全民應該肯定央行及彭總裁的作為。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chanchao&aid=396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