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論》雙率雙低政策的檢視
2010/08/08 21:57:20瀏覽191|回應0|推薦0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6.02 02:52 am
  
5月中旬中央銀行
為因應歐元貶值造成新台幣升值的壓力,連續二日在外匯市場收盤前出手摜壓新台幣匯價與縮減升值幅度;5月下旬,新台幣因南北韓軍事緊張而有貶值的現象。


日台大經濟系陳旭昇與吳聰敏教授分別為文討論台灣匯率制度、貨幣政策法則之檢視,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民國87年以後,我國央行在新台幣面臨升值壓力時,
會直接干預外匯市場(買進外匯資產,並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再經由間接干預,透過貨幣成長率(名目利率下降),以進一步減輕升值的力量。反之,在新台幣面
臨貶值壓力時,央行傾向不阻貶,甚或有可能推波助瀾地助貶。另外,他們發現,新台幣阻升政策對於經濟成長並無明顯助益,而央行的匯率干預政策也無法有效地
穩定匯率波動。

二位教授的研究結果可利用以下的簡單數據來闡述。相較民國91年底,99年4月M2貨幣供給額增加近新台幣10兆元;同時期
我國外匯存底由1,616.6億美元,持續增加到3,575.6億美元,增幅達121.2%。再者,民國88年底台灣銀行的加權平均存款利率為
4.70%,91年底下降為1.95%,99年第一季更只剩0.63%。

在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下,本國銀行超額流動準備於93年底為4兆
4,292億元,99年3月約為6兆元;央行為沖銷這些資金,93年底發行的定期存單為3兆2,027億元,99年3月為5兆1,299億元。在流動性資
金充沛下,除存款利率持續下降外,我國銀行的放款與存款利差從88年底3.16%,降到91年底3.07%,99年第一季只剩1.26%。


於資金過於寬鬆的評論,央行提出數據反駁。我國銀行業的超額準備在經濟最差的民國97年第四季到98年第二季時,最高達1,541億元,然而隨著98年第
四季與99年第一季經濟復甦,超額準備下降至330億元,可見央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早已開始退場。然而長期以來,央行對於新台幣面臨升值壓力時採取的阻升
作為,勢必造成貨幣供給增加,同時為避免資金浮濫又發行定期存單回收資金,因而造成如前述超額流動準備大幅增加的現象。

在貨幣供給大幅增
加、國內投資未有提升下,使得央行標售的定期存單利率下跌,例如今年5月初標售的1,000億元定期存單平均得標利率為0.704%,僅微幅高於銀行平均
存款利率。同時,本國銀行的放款利率從90年底還有6.49%,99年第一季平均只剩1.89%,此一放款利率不知是否有適切反映借款戶的信用風險?


然目前台灣通貨膨脹壓力看似不大,然而今年前四月消費者物價平均上漲率為1.3%,高於平均存款利率0.64%,而躉售物價指數平均上漲率為7.2%;在
躉售物價指數推動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6.14%下,假若未來物價上漲空間變大,民眾有可能需忍受實質利率為負的現象。

面對未來通膨壓
力,主動升息可限縮資產泡沫與通膨幅度,對經濟穩定成長有著長期助益;然而在面對實際通貨膨脹後,被迫升息造成資產泡沫崩解,將對經濟有著莫大的傷害。


行為協助經濟成長,維持匯率的穩定對出口導向的台灣有其必要,但若央行的貨幣政策如台大兩位教授的研究發現,那麼我們就必須思考,台灣有必要長期對新台幣
採取阻升的態度?此對台灣長期經濟發展是否有益?是否影響產業結構的均衡性?面對銀行低利率的放款決策,政府是否應有更積極的監理作為?倘若政府未有妥善
的因應,如果未來發生通貨膨脹與資金反轉,勢必不利台灣的長期發展。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chanchao&aid=414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