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破除教育迷思〕成績、經費、競爭、與保障
2006/03/16 03:11:17瀏覽838|回應2|推薦7

〔破除教育迷思〕學生成績、教育經費、學校競爭、與教師保障

受氣包寫於二零零六年三月十五日

今年一月十三日,美國ABC電視台播出了一個專題節目,叫做Stupid in America (美國笨蛋),批判美國公立學校教育價昂質劣。我想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聰明人借助別人的經驗,不蹈同樣的錯誤,因此在這裏加以介紹和分析,和國內關心教育的讀者們分享。

對該報導原文有興趣者,可前往:http://abcnews.go.com/2020/Stossel/story?id=1500338 和http://www.reason.com/hod/js011306.shtml 一觀。 

 

這個節目講到美國學生學業表現的嚴重低落,一個學生一年要花掉一萬美元(全國公立學校的平均),但即使所謂好學校的學生,程度都不如外國的一般學生,在四十個國家中,只能排到二十五名。美國的家長一般認為他們的學校還可以,是因為沒有和外國比較的原因。這個節目認為美國公立學校之所以會辦不好,不是因為錢不夠,而是公立學校由政府壟斷,沒有競爭,還有教師工會對老師的保障太過,使得壞老師和好老師的待遇一樣,而且很難解雇老師。

 

美國人很難接受別人對美國教育缺失的批評,就像不少台灣人一樣,批評台灣教育就可以,如果聽到有人講美國教育壞話,馬上就跳腳,和美國人一樣的愛美國。這個節目播出沒多久,就接到許多抗議,二個月後,就在上個星期三(三月八日),紐約市有五百多名老師在紐約市ABC總部抗議,而其它城市,包括芝加哥在內,的教師工會也一起串連,準備到ABC在各城市的分部舉行示威。這幾個星期,我們會有好戲可看。

 

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節目是美國人製作的,而且很明顯是由對亞洲教育沒有認識的人所製作的。他們可以透過國際成績比較,知道自己學生的程度遠遠的落後;他們可以實地到學校觀察,看到學校裏學生的學習狀況;他們也可以從數字裏,了解教育經費多寡和教育品質沒有必然相關;但是由於缺乏對其它教育體制的了解,他們無法從外國的例子來實地檢驗自己的問題的本質,以致於他們只能看到問題的表面,也因此提不出真正的解決辦法。

 

和國際相比,據可靠的資料,去年美國學生平均的教育支出,僅次於盧森堡。然而盧森堡只是一個小城市國家,美國卻有三億人口,因此我們可以說美國的教育支出是世界第一,可是這個教育支出世界第一的國家,他們的學生成績表現,在世界上的許多評比,卻只能排二十五名。我聽到很多人說,但美國人傑出的人是特別傑出。是嗎?每年在國際上有數學和科學比賽,各國都派他們最精英的學生出賽,幾年來在諸如國際奧林匹亞的多項比賽當中,美國的精英學生成績,也很少高於第二十五名。

 

如果我們說美國集合了全世界最多和最優秀的人才和精英並不為過。兩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歐洲列強民窮財盡,衰敗破敝,優秀的人才和精英紛紛往美國集中;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成為唯一超強,一些較窮國家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美國用研究所的獎助學金,輕易的就把他們吸收過來。何以一個有三億人口,集合世界最多最優秀人才的國家,他們的最優秀的下一代,竟然在世界上只能排到第二十五名?ABC的調查發現,美國十歲以前的小孩,在國際測驗上名列前茅,但是學生年紀愈大,成績愈差。從這兩個事實,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因為生活條件較好,美國小孩可能在一開始比別的國家小孩優秀,但是因為學校太差,使得他們也跟著變差了。

 

高教育支出,不等於高教育品質,也不保證高學生成績。這不僅可以從國際比較得知,從美國國內的學校相比,一樣可以找到例證。有統計發現,美國的私立學校的教育品質,一般強過私立學校許多,但它們平均花在一個學生身上的錢只有四千美元,相對於公立學校,一個學生花到一萬美元,這是非常大的差距。公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相比,也是同樣的情形,前文提到過的,去年伊利諾州平均教育支出最高的學區,一個學生是二萬七千美元,最低的只有不到五千美元,但是發現學生的成績表現,沒有明顯的差距。類似的例子,全美到處都是。最可笑的是幾乎所有辦學積效差的學區,尤其是城市的學區,一直在叫窮,說是教育經費不夠,因此無法提昇教育品質,數字一拿出來比較,卻發現他們的平均教育經費比大部份的其它學區都高。按理說,學區愈大,教育成本應該愈低,因此行政人員比例較低,教育設施浪費也較少。這些城市學區,卻往往是比較大的學區,本來就需要比較少的錢,但顯然給他們再多的錢,他們還是嫌不夠的。

 

該家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引用學者專家的意見,認為唯一解決之道是競爭和選擇,認為應該讓學生可以選擇學校,如此辦不好的學校,自然關門,各個學校就會拼命改善,又認為對教師不可以保障,只有如此,教師才會努力教學。所謂的學者專家,自然是他們美國人的學者專家,所謂競爭的主張,在美國許多地方其實已經在用,而美國老師其實也不太有保障。

 

說美國公立學校壟斷教育,缺乏競爭,其實是不公平的。美國公立學校,無論在市區還是郊區,長久以來,一直受到私立學校的威脅,大部份私立學校是隸屬於教會的,他們的收費遠比我們想像的低,一年三千到四千美元不等(比在台灣的美國學校還低!),有的學校甚至只收象徵性費用。美國學生,四分之一讀的是私立學校,但這種競爭,對美國公立學校並沒有幫助,反而只是把程度較好的學生搶手,讓公立學校更難教學罷了。現在城市裏的學生更受到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s)的競爭,所謂特許學校,就是由私人經營的公立學校。每州的規定雖然不盡相同,但大致上,任何個人或團體,向州政府或其它有關當局,提出計劃案和申請,如果通過,公家就會撥錢給你,然後定期審核你的辦學成效,以決定是否讓你繼續辦下去,在紐約州是五年審核一次。一九九三年開始,明尼蘇達州通過了第一個特許學校法,到了二零零五年,全美已經有了三千所這種學校。

 

美國公立學校還面對非傳統學校的競爭。其中一個是在家學校(home-schooling),也就是家長把小孩留在家裏,不去學校,自己安排課程和進度,在家裏教,一樣可以拿到高中畢業文憑。最早這麼做的人是因為宗教原因,這些家長認定人類和萬物是上帝在四千多年前創造的,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學校教進化論,嚴重違反了他們的信仰。現在則非因宗教原因的人愈來愈多(連我都有點動心),去年的調查,這樣的學生,已經佔了百分之四。除此之外,最近才剛剛興起一個「非學校」(unschooling)運動,基本上就反對學校組織的存在。

 

說學生沒法選擇學校,也不合事實。有點本事的家長,早就用腳投票,搬到郊區所謂較好的學校去了。而市區的學校,許多很早就實施學生可以選擇學校就讀的計劃(choice),每年舊學期結束前,在家長的陪同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區裏大部份的學校就讀。為什麼說大部份的學校呢?因為有一小部份的學校是必須要考試入學的。小一點的學區,由該校自己辦,大一點的如芝加哥,學區來辦,有一點像小型聯考,但和台灣比起來,形式很粗糙,一般只考英文和數學兩科,通常會考超過課程標準的內容。考前不會告知考什麼,用那種形式,考後你也拿不到考題和解答。

 

再講到老師的保障方面,至少和亞洲國家比起來,美國老師也沒他們講的那麼有保障,就是因為缺乏保障,他們才會有教師工會的組織,台灣的教師工會一直只是少數人在嚷嚷,除了政府不同意以外,缺乏教師的支持是一個主要的原因。美國教師沒有像台灣以前實施的分發制度,合格的老師自己要到處去應徵,也沒有像台灣的錄取考試,因此大家只好各憑本事,拉關係靠人情,看校長或是學區主事者,看你順不順眼,沒關係的人就要看運氣,是不是剛好缺人,又沒有其它人選,只好用你了。

 

聘用以後,也不是就能高枕無憂的,各學區作法規定不同,短則三年,長則五年,都是在試用期,學校隨時可以叫你走路,過了這段試用題,才是有正職保障(tenure)的固定教師。有的學區的老師,包括有正職保障的老師,甚至是在沒有合約的情形下工作,也就是說,他們的薪水和待遇是沒有法律保障的,學區政府如果加以減薪或減少待遇,是不犯法的。因為美國老師是這麼沒有保障,不得不組織工會,有時甚至要以罷工罷課的方式來爭取合約,雖然有些州的法律規定老師罷課是犯法的,也在所不惜。下次你在新聞裏看到美國老師罷工,請不要過份解讀。在台灣,那些想要組織教師工會的人,經常傳播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和其它結社不同,工會的會員制是強迫的,你可以不參與,但不能不繳費,工會最大的功能是在創造那些工會幹部的就業機會,因為它其它的功能,非工會都有能力做。如果有一天,老師們真的也去成立個工會來保障他們的權益,那會是台灣人全體的悲哀!

 

說美國老師很難被解聘或停職,也不是事實,完全看學區政府要不要修理這個老師。三月四日,在Aurora, Colorado (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市)Overland High School 外,一群高中生在抗議他們一個社會科老師Jay Bennish,被學區政府無薪停職。這個老師在上課時批評布希最近的一個發言和美國的對外侵略政策,他說布希認為全世界凡是不贊同美國政策的,就都是落後和錯誤的,他認為這種心態有如希特勒。學區政府的委員認為他把布希比成希特勒很不應該,因此就判他停職而且還不給他薪水。在美國抓到多起老師在學校上網進入色情網頁,或是電腦裏有色情照片,或是送有色情含意的電子郵件,有的當場就掀起來了,如果學區要處理,開一次會,這個老師就被解聘了(不過不是每個學區都是這麼做)。

 

寫到這裏做個結論,美國教育品質低劣,學生程度普遍落後,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問題不出在教育經費,因為美國每個學生所分得的教育經費已是世界第一,實際價值相當於一九七一年的三倍(依通貨的價值調整),不出在公立學校缺乏競爭,不是老師太有保障,也不是學生沒法選擇學校。說了半天,那問題到底出在那裏?

 

我一直想寫兩本書,一本叫做美國教育通病,一本叫做台灣教育的優越性與缺失。我想出中文和英文本,讓華語人士和美國人都可以看得到。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發現國人對美國教育有許多不符事實的幻想,又因沒有比較,對台灣教育的優缺點,也缺乏適當的認識。我相信這是為什麼立意良善的十年教改,會演變成如今的一個大怪獸的一個主要原因,好像我們發現很多問題,但是卻抓不到這些問題真正的重點和病灶,有些人為了推銷某些主張,甚至捏造出一些莫須有的事,或是誇大其實。大家討論很多,爭辯不休,就像現在美國一樣。我想這兩本書或許有幫助澄清一些問題真相,提供大家一個思考的方向。如果有網友能夠幫忙介紹出版社,讓這二本書的出版成真,十分感謝。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bhuang&aid=205724

 回應文章

月光河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請問他們的品德教育呢?
2006/03/31 12:09

美國的教育有沒有調查結果顯示如今的孩子品德進步或退步了呢?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生能力與學生興趣
2006/03/18 17:59

各家長對小孩學業的要求是不同的,這是今日國內對教改紛爭的源頭。

有些家庭環境不錯,小孩用不著太拚命;有些小孩學習能力尚未開竅,無法跟上進度;有些小孩興趣不在唸書;當然也有些家庭及小孩只能靠努力用功唸書才可能在未來有機會改善生活。

這些不同的要求,已經讓外行的教改搞得一大糊塗。目前台灣中小學的數學程度落後大陸兩年;國文程度可能落後更多,目前國文上課時數刪減,教材簡化,相對於大陸高三同學在大學聯考可寫出《赤兔馬之死》滿分級的文章,我想台灣的家長應該要注意到我們小孩未來的競爭力。

小學及國中的基礎要打好,政府應該要編列預算讓無力負擔課後輔導費用的學生也能參加補救教學。提供職業技術課程,讓無法唸大學的同學及早學得一技之長。對要追求競爭力的同學,也提供他們夠水準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