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1 01:13:46瀏覽2693|回應3|推薦23 | |||
中國古話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從古至今,一直有人在做殺頭生意,販毒、走私、賭博、搶刼、娼妓等等,禁之不絕。雖然說做生意沒有穩賺錢的,但是應該是沒有人在明知會賠錢的情況下,還是去做這個生意的。 有意思的是,到了近代,倒是經常聽到有人在做賠錢的生意。前些天我轉播的美國國防部,花近一百萬元去買二個螺絲墊圈的事,就是一個例子。不過賠錢生意裡,較常見的是以高價去邀請一些名人演講,尤其是美國名人。 雜誌社採訪名人給錢,這我可以理解一些,因為雜誌要打知名度,雖然這個錢不能馬上回收,但是有了知名度,廣告好拿,雜誌好賣,從長遠來看,還是賺的。 出版社付高稿酬給名人也有點道理,因為作者有名,書本很可能會熱賣,出版社還是會賺錢。以高價找名人、美女拍攝產品廣告,職業棒球,橄欖球選手那離譜的高薪,和拍電影時付給有名的演員天價片酬,這都是相同的道理,如果電影票房好,多少錢也回收回來了,雖然陰溝裡翻船的事也時有所聞,有些大明星反而變成了票房毒藥,不過這是風險,投資者並不知道一定會賠錢。花大錢去找一些退休的政商要人在公司裡掛名當顧問,這也容易了解,著眼的就是希望從那些要人的政商關係中得利的可能性。 最令人費解的是,一些非營利的團體,為什麼要花大錢去請一些退休名人來演講。這些名人雖然有名,他們不見得是什麼多專業的人士,也不見得有什麼了不起的創見,即使是既專業又有創見好了,收的門票錢和廣告效益,或是將來長遠的可能好處,依名人行情不同,但大抵不及所付出演講酬勞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那麼到底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團體願意付高價找這些「有名的實質廢物」來演講?真的是賠錢的生意也有人做? 美國前任總統柯林頓(Clinton),他的一場演講收費一百萬美元以上,同時還要求其它安全上、以及接待上高規格的待遇。柯林頓任內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班(Greenspan),一場演講至少也有十萬美元的口水費。 柯林頓也好,葛林斯班也好,除非他們的演說能夠完全商業化,並透過衛星轉播,收取廣告費,否則這些名人的演講,多半是船過水無痕,不要說百萬美元能夠打平,就連十萬美元也都只是丟到水裡去而已。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既然是註定賠錢,那麼為什麼還是有人邀?而且還邀得不亦樂乎?我在想,古人說賠錢生意沒人做,還是千古的至理名言,只不過這句話有點過份精簡,需要再加上幾個字,才能把意思弄得清楚,那就是:賠自己錢的生意沒有人做。 我們都知道,打仗不僅要花錢而且還會死人,要打仗就要有軍人,戰爭時,什麼時候會被打死都不知道,因此絕大部份的人不願意當兵,也不願意打仗。按理說,如果人人不願當兵,不想戰死,那麼當人們有衝突時,就會尋求和平途徑來解決,而不會訴諸武力。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故事,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某種形式的徵兵制度,而歷史以來,人類的戰爭從來沒有停過,只是大小之別。有人說那是因為對於資源的爭奪,但是即使爭到了資源,卻把命送掉了,那些資源何益?事實上,大部份的戰爭也許表面上是為了資源爭奪而發動,但到後來已經變成了為征服而征服,是心理上的,經濟利益是附帶的。 那麼到底為什麼會有戰爭?還是這麼一句話:賠自己錢的生意沒人做。 行軍打仗,最先和敵人交鋒的是低階的士兵,高階者週遭全是護衛,享有各種權力,包括不經審判,當場處死部屬的權力。一將功成萬骨枯,反正別人的小孩死不完,不要死到自己的就好了。 回到找名人演講的事,我估計那些機構的決策者,之所以會完全不考慮投資報酬率,而去花大錢找那些名人來演講,多半是慷他人之慨,反而錢不是自己的,賠的是別人的錢,找個名人來,搞自己的關係,花再多的錢,又有什麼關係? ===================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