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訪「空」,既思辨又信仰
2022/07/19 02:59:19瀏覽1011|回應0|推薦42

科學的精神在於能夠容忍錯誤,即經由容許不同意見的論證,逐步向真理逼近,它的本質是認識論的真。

信仰的真諦在於實現有夢最美,即經由堅持內心信念的無疑,直接讓美夢成真,它的本質是形上學的美。

相信「空」(註1)既是佛教信仰的核心,也是佛學思想的準繩,所謂:「一切都是空,一切都在變化中。」花花世界,周而復始,說「美好」沒錯,惟稍縱即逝,說「苦楚」也對,同樣也如夢幻泡影,因為「一切都在變化中」,「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說美好沒錯,惟如露亦如電,「屋漏偏逢連夜雨」,說苦難也對,惟終將成為過去。

空有兩種性質,即表象的「空相」及真如的「空性」,空相是虛空,空性是實相,把握住「空性」即不易暈船,縱然於驚濤駭浪的滾滾紅塵,「是我的擔子我都想承受」(註2),如同圓規之於圓心的如如不動,如同電風扇之於旋轉的軸心,如同車床工作母機之於頂心(線達)。

心經(註3)上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在說明「空」由「潛能到實現」的過程,色是空相,是形式,是現象,就空相的角度來說,現象是變動,空相也是變動,因此色不異空沒錯。

嘗試想像心中有兩個圓圈,左邊的是色,右邊的是空,兩個圓圈交集的部分,我們將其劃上斜線,那是「不異」的真諦,即該斜線交集的區域僅是各自的部分而已(就空來說,即除了「空相」之外,還有「空性」),所以要有兩個圓,有兩個存在物才有對比的意義,才有所謂「不異」的可能,「色不異空」與「空不異色」是第一組的「潛能」狀態,就我們認識外界事物的經驗,都是由色(現象、形式)開始沒錯,因此「色不異空」擺在前頭,「空不異色」擺在後面,這是「空相」的部分。

另一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實現」的狀態,如同幼苗長成大樹,幼苗不見了,當下只能看見大樹,「色」該現象由潛能的「質料」往「形式」的實現方向前進,「色」與「空」即融為一體,嘗試想像心中的兩個圓逐漸的重疊合體,乃至最後變成只有一個圓,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再有兩個圓的對比了,只有一個圓而已,這是「空性」的部分。

心經文中以「即是」,「即是」即是「同一」的意思,既是同一即無二,此時如同一個硬幣,一面是「空相」,一面是「空性」,而我們沒辦法同時看見兩邊。

看見「空相」的時候,空相是現實的花花世界,而「空性」於此時是內隱於「潛能」的狀態,空性是「質料」,「空相」是「形式」,「形式」實現「質料」,由潛能到實現,也是我們只能看見花花世界,而無法看見「空性」該質料,反之,亦然。

「真理既遮蔽又開顯」(註4),如同我們在同一個時間裏僅能看一台的電視節目,其他的電視節目不是不存在,而是無法同時被看見,如果不相信,你用搖控器以極高的速度轉換於每一台之間,你會發現什麼也看不見,這就是空,這就是一切都在變化中,就「空相」的目炫來說,就如同我們總為「假有」所迷惑,所束縛,也如同金剛經上所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就空性的實相來說,每一個潛在的電視節目都是完整無誤,都處於潛能的睡眠狀態,就我們當下所感知來說,確實如此。

本文嘗試由「對立與統一」的角度來理解心經上的「色與空」,也藉助古希臘亞里斯多德所謂四因說中關於「潛能與實現」(註5)的理論幫忙融貫色空的統一。

註1:空(佛教)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7%A9%BA_(%E4%BD%9B%E6%95%99)

註2:塵緣

https://youtu.be/S_Pw4zWlQjQ

註3:心經

https://youtu.be/4zB2jBVe6jg

註4:「真理既遮蔽又開顯」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2466157

註5:潛能與實現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13066/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0928928469&aid=17582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