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注企業民主化還不如關注勞工權益
2011/01/14 14:51:25瀏覽603|回應2|推薦21

有天中午在車上聽廣播,是楊照主持的節目,提到了民主這回事。楊照的大意是:我們在追求政治的民主,可是卻沒有辦法把民主落實到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特別是企業,為甚麼我們會把獨裁的企業當成是經營的模範,如果企業內部也能實施民主,就可以創造更好的和諧社會。

這段文字不是楊照所說的原文,但意思也就是這樣。我要是沒有誤解的話,楊照顯然並不瞭解企業存在的價值。企業能不能實施民主?大概是十個人有十一個說法。但是站在一個最重要的觀點企業不賺錢就是罪惡來看,民主恐怕不是企業經營的必要條件。

一個企業就相當於一個國家,不管是誰當家,都是以獨裁來維持效率,試想如果變成員工的民主,那很容易就成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吃大鍋飯狀態,盡所能會極小化,取所需會極大化,這樣的企業還能生存嗎?我認為只要這個獨裁不會侵犯到員工的人格權,企業還是以獲利和效率為考量吧!楊照先生還是在勞工權益的領域裡發聲比較好。

我真正在意的是當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之後,台灣大部份的企業開始進行卑劣的動作,視員工如草芥裁員、減薪、放無薪假、擴大雇用非正式人員果真企業如國家的話,哪有一個國家會輕易地放棄它的子民?而政府一籌莫展,也沒看到有哪個名嘴站出來大聲疾呼:保障勞工應有的權益。台灣歷經二十餘年逐步對勞工的保障,在那一段期間就打回原點了。而情勢真的有那麼嚴重,非大幅裁員不可嗎?到目前雇用非正式的派遣人員已成常態。當時只有一家企業勇於認錯,那就是張忠謀先生主持的台積電,把裁掉的員工再請回來,即便如此,還是造成傷害,因為不可能回復原狀了。至於其他的企業,還是悶聲發大財,勞動基準法的假期還一直放到現在!

這十多年以來,因為股票市場的進步,也引進了許多西方的管理方式,特別是針對與股票評價有關的部份,所有的企業只關心一件事股東價值極大化在平時是無可厚非,但在需要共體時艱的時候,就不應該拿員工開刀。政府當時的無作為,是被企業綁票威脅,因為企業擺出倒給你看的姿態,這是施政上的誤判與缺失,救上千家企業比救百萬人失業簡單多了,以後要再發生類似的危機,不知政府有沒有學乖,因為我們也沒看到政府對這整個過程的檢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unghsu&aid=4794638

 回應文章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食美不化
2011/05/22 23:34

或許我們的學者、官員留美的居多,所以喜歡仿美。

結果,誠如版主說的:橘逾淮而為枳。

這也是我們的留美學者、官員"食美不化"。

麵線(tzunghsu) 於 2011-05-23 08:39 回覆:

台灣的人迷信專家,所以很多事都認為聽專家的意見就對了!

這其中有很大的問題,因為專家背後都有利益團體,所以我們得到的專家意見,也只是政治與商業下的操作,為患尤烈的是台美關係、醫藥、教育、金融。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企業的良知
2011/05/20 22:40

企業裁員、減薪是最不應該做的事!除非企業老闆已經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

想想勞工一旦失業、斷炊,生活就很容易陷入困境,如果有房貸,很快變成法拍屋。

經濟再怎麼不景氣,企業主仍然身價十、百億,肥貓一大堆,三妻四妾、名車、豪宅。共體時艱何在啊?

多少企業在惡性倒閉、掏空公司?!企業的良知何在?

當總統都在貪污洗錢時,企業壓榨勞工、掏空公司又算什麼?

政府能做什麼?接收民營企業的爛擔子,改為公營、拯救勞工?

台灣,還是抛掉資本主義,回歸民生主義,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吧。

麵線(tzunghsu) 於 2011-05-21 10:16 回覆:

我認為不是要拋棄資本主義,而是要拋棄美式思維,台灣學美國,只有一句話形容:橘逾淮而為枳。

從美國直接移植過來的,像教改、政治、金融等等,都沒有好結果。一則是我們民智未開,拿捏不住分寸;再則是美國的制度本身就有極大的缺陷,已經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怎麼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