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08 17:01:53瀏覽2683|回應0|推薦13 | |
最近有「巢運」搞個夜宿帝寶的活動,凸顯這些人不求甚解的心態。而政府也把這些民粹訴求當回事,推出一系列的打房措施。台灣的人民一直沒有中心思想,到底是信仰資本主義還是信仰社會主義,這是要有堅定的意志,選定了就一以貫之,哪怕因此造成自己經濟的損失,也在所不惜。因為這二種思維是截然不同的觀點。不能在要求政府實施高社會福利之下,又要政府少抽稅;又要經濟成長,又要低物價。如果不釐清這點 現在的高房價是有其原因的,也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只因為無房的少數人吵鬧,就當回事來處理,這才是執政失敗的主因。而且估計2020年以後台灣將步入人口負成長的階段,那時房屋供給自然過剩,現在費這麼大的工夫打房,到時就會發現是個嚴重錯誤!
壹、美帝是全球經濟亂源 台灣經過1974年和1981年二次物價大幅飆升,台灣的通貨膨脹一直都控制得很穩定;但進口物價就不是那麼穩定,尤其2003年美帝入侵伊拉克,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就翻了兩番,目前大宗物資價格大約是2003年以前的三倍,換言之,美帝輸出自己的債務,透過貨幣貶值,把自己的債務減輕了三分之二。 這就是「甚麼都漲」的原因,我們都替美帝分攤了他的債務。加上美帝長期實施低利率,泡沫引發金融海嘯,又祭出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台灣的投資人在買甚麼金融商品都危險,報酬也偏低的情形下,游資就只能再去墊高房地產價格,至少依過去經驗,台灣的房地產還沒崩盤過,但到了2020年以後,就難說了。 而且以通貨膨脹來看
貳、人口才是撐起房地產的根本 我研究房地產景氣,在萬般摸索之後,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房地產的景氣根本在人口。台灣的人口一直都處於成長階段,所以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基本上都是處於賣方市場。 但隨著自我意識抬頭,願意生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所以每個家戶的人口數也不斷下降,1997年平均每家戶人口還有3.5個人,以當年人口增加量為20萬5千人計算,當年度需要58600戶的房屋;到2013年時平均每家戶口數已經降到2.82人了,而去年台灣人口僅增加5萬8千人,所需房屋數為20600戶,不到1997年的一半。 2003年時台灣房地產景氣從谷底翻揚,一路扶搖而上,是因為房地產業者因實施容積率而搶建的房屋經過十年的去化,已經沒甚麼餘屋;加上1973年到1977年有一波嬰兒潮,人口數量達208萬,這批嬰兒潮到2003年正好是26到30歲的青年,所以帶動房地產的需求暴增。下一波嬰兒潮出現在1998年,但也只有25萬人,可能是一波不是很好的好光景。
參、建商亂蓋和養地等崩盤吧! 建商成為眾矢之的並不是因為暴利,而是因為有太多政商勾結在其中。政策有利建商養地、炒樓,那建商還跟你客氣嗎?人民看在眼裡還能容忍多久? 不過前面也提到人口才是支撐房地產的根本,估計2020年台灣將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的年代,現在台灣的自有住宅率保守估計有八成(政府公布的已達九成以上),這已經高於世界各國的水準(除新加坡高於我們)。如果有人喊著要政府打房,那就是要80%的人資產縮水,所以打房是對的政策嗎? 現在說房價太高,是因為想在北部都會區買房又買不起的人。其實不要急,到2020年台灣的人口進入負成長時,自有住宅率會快速提升,那時房屋的需求會變成負成長,房價就會開始崩盤。試想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各有一套房,爸媽有一套房,每家有一到二個小孩,七到八個人有三套房,祖輩過世之後,就是三到四個人有三套房,房地產還能好嗎? 商人一向服膺Say’s Law—供給創造需求—所以不會去預測景氣,就算知道景氣翻轉,也不太當回事,總想熬著就好,至於熬不熬得過去,就是另一回事了。 從2010年起,房地產一直是處於超額供給的現象,但房地產價格還是一路直上,這給了建商最好的推案藉口。不過前面也說過,房地產景氣一開始是實質需求,接下來房價飛漲就是資金過多所堆出來的,跟景氣並沒太大關聯。
結論:現在打房是錯誤政策,但2020年以後也不要救房市 想想看,現在打房打得那麼努力,是因為房價高,買房的人絡繹不絕。但到了2020年之後情勢逆轉,房地產也成了慘業,政府是該救不該救? 我的意見是不救,因為我認為應該要降低房屋的持有成本,社會才不會因快速流動造成動盪,但是現在也不要打房,要很誠實地告訴人民,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是甚麼。而現在政府擬定的政策,諸如增建社會住宅,也要把未來的情勢考慮進去,在2020年之後的環境,都市更新會比現在來得容易,那是改變台灣都會風貌的契機。 2020年之後會是台灣房價往下大幅修正的機會,只有一個可能會讓這機會喪失,就是政府熬不住建商苦苦哀求,開放大量外資進來買房地產。那八成以上自有住宅的人最好先把房子賣了,準備逢低換新房子住吧!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