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3 03:43:57瀏覽886|回應3|推薦12 | |
人吃五榖雜糧,難免生病,生病就須求診,但在許多人的經驗中發現,醫生也會犯錯,誤診情形常有。根據非正式統計,在所有醫學診斷中,有約15%的病人被誤診,半數以上因而受到嚴重傷害,這情形不能說不嚴重。 台北有一位老太太在體檢中被醫生查出尿液中有細菌,診斷為尿道感染,必須服用消炎藥,這一吃就吃了幾個月,但每次去複檢時,仍發現尿液中有細菌,照醫生的說法是: ﹂細菌還沒有殺乾淨,必須繼續服藥。」但是在休士頓有一位家庭醫生說,診斷錯了,老年婦人的尿液中通常都有細菌,那是因為喝水少、不常排尿所肇致,如果沒有其他感染症狀,其實在美國醫學界已不再認為有病,也不需要作特殊處理。 醫學界的誤診有時是因為﹂技術上的過失」,例如把某一位病人的 X光底片貼錯了名條,或在實驗室裡驗錯了血樣,醫生因而跟著作了誤診,然而醫生的經驗和先入為主的見解也常導致誤診。 就理論上說,醫生通常須先瞭解病人的所有癥狀、取得實驗室的檢查報告後,再作診斷,但許多醫生心中對某些癥狀早有定見,太過自信,於是就犯了錯誤。這樣的事一般是在以下狀況下發生:一是資訊不夠完整,有些病人陳述不清楚,或者根本不知該如何說明自己不舒服的情形,再者是醫生根本沒耐心聽完病人的陳述;有一項研究顯示,多數醫生大約平均傾聽病人陳述18秒後,就會打斷病人,逕自作了診斷,而這樣的診斷往往會出錯。 其次是人各有不同,在某人身上發生的症狀在另一個人身上有不同的含義,但醫生常心有定見,認為某一癥狀就是某一病症所引致,忽略了許多可能的病因,所以誤診。醫生心存定見是以下三種原因所形成;一是匆促抓住所見所聞或檢驗出來的第一個癥狀下結論,其次是受學識與經驗所限,醫生已無法辨識一些新出現的病因癥狀,第三是常發生在老年病患身上的誤診,醫生常認為老人總是抱怨這兒不舒服,那兒不舒服,結果都是﹂老化」或﹂憂鬱症」的緣故,以致忽略了老人病痛的真正原因。 有一位老太太被診斷得了﹂老人癡呆症」,家人決定送她進安養院,但其中一人反對,要求尋找另一個醫學診斷(A second opinion),最後腦神經專家發現她根本只是因缺少維他命B12所肇致記憶力減退,卻差一點因庸醫之誤在安養院葬送後半生。 2007年8月,我因左腿發麻、疼痛求診,醫生說是風濕病、肌肉受傷,服了止痛藥,扎了針灸,都不見效,懇求醫生同意作了 MRI掃瞄後,才確認是骨刺壓到了腿神經,結果又注射類固醇,外帶做水中、陸上復健,歷經數月,只是痛苦稍減而已。誰知退休安閑了一個月後,所有病痛完全消失,不藥而癒。 要避免被誤診首須確定醫生不是太快憑定見作診斷,其次是必須弄清楚自己的癥狀是否有其他解釋,第三是拿醫生診斷與自己的病史、檢驗結果等作一比對,這是因為醫生常不把違反他們假設的訊息當作一回事。 30多年前,我得了十二指腸潰瘍,醫生認為是胃酸過多、生活不正常所致,拖了10 年後,我在巴爾地摩太陽報上讀到一篇報導說,多數十二指腸潰瘍是因幽門桿菌而產生,我拿了這篇報導去拜訪家庭醫生,他竟說,那是加拿大醫生發現的,美國醫生並不認同。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