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論劉憶如教授的《利率轉負 不得不然》
2012/11/04 13:43:01瀏覽205|回應0|推薦1

●評論劉憶如教授的《利率轉負 不得不然》

劉憶如: 利率轉負 不得不然
http://blog.udn.com/cliu1207/6950507 101/10/17 09:41:41

這幾天媒體報導台灣今年實質利率轉負,因為一年定存名目利率1.36%,低於今年前9個月平均物價上漲率,所以實質利率為負0.6%。這表示今年年初把錢存在銀行的人,到年底拿出來時,扣掉物價上漲之後的「淨報酬率」是負數。實質利率轉負,對存款者不利,相對地對借款者有利;但因為一般而言,存款者為退休族等居多,因此原則上負利率對弱勢者不利。

許多人認為,「有辦法的人借錢,沒辦法的人存錢」;這個講法雖未必完全真確,但卻也點出在實質利率為負時,存錢者的無奈。尤其例如有的人借了錢買房,房價隨著物價上漲翻了幾翻,但因為房貸利息遠低於價格的上漲,造成「借到賺到」的情況,自然引發諸多不平不滿的怨氣。更根本的,即使想要以提高利率的方式去抑制房價,在一個實質利率為負的環境下,是幾乎不可能的。

也因如此,台灣社會對於再度陷入負實質利率,總難免有「錢愈存愈薄」的感嘆。這幾天負利率新聞報導後,央行也因此大篇幅解釋,說明低利率為全球普遍存在現象,目前實質利率最嚴重的是新加坡、香港,「我國仍居全球中間」。

其實央行所言不差。在面對歐美復甦遲緩,甚至今年以來再度以歐債危機拖累全球景氣之時,低利率已成僅剩法寶。甚至美國及歐洲自2008年底,就已進入「降無可降」的零利率,甚至因此必須不斷以「量化寬鬆」(QE)來營造更寬鬆的資金環境時,台灣,是不可能背離這種全球趨勢,單獨升息的。

更何況,總體經濟的變數是息息相關,牽一髪動全身的。如果台灣真的單獨調高利率,甚至因此擺脫「負實質利率」的窘境,但卻會造成新台幣升值,進而傷害出口與經濟的成長。這並非說,調高利率是萬不可行;但是在今年台灣出口下滑、經濟成長不斷下修的當前,央行至今維持低利率,實有不得已的苦衷。

其次,台灣的物價上漲自今年第三季以來,亦引發高度關切。民眾特別有感的,當然是糧食及能源價格的上漲。就長期因素而言,全球糧食價格自2010年後再度飆升,短期則只要颱風一來,物價上漲的痛,就更形尖銳。但是持平而論,台灣平均物價上漲率,長期以來低於大多數國家。物價上漲率低,也正是去年及今年上半,台灣痛苦指數都是四小龍最低的主因。

因此,台灣的利率水準是合理的,物價上漲率也相對不高;這兩者相減後得到的實質負利率情況,固然為我們所不樂見,卻是不得不然的結果。只能期待景氣早日復甦,脫離靠低利率苦撐的時代!
======================================

只能期待景氣早日復甦, 脫離靠低利率苦撐的時代? 天啊!

君權時代, 皇帝家天下, 犧牲人民的利益以滿足皇帝一家的私利. 民權時代, 政府受人民付託, 治理國家, 應該興利除弊以造福人民.

台灣是現代的民主國家, 賢能的政府應該想辦法增加國家的財富 (辦法很多啊, 例如, 開發國家天然資源, 尤其是國有土地和水域, 清理、更新軍公教宿舍, 建造平價出租國宅, 發展航運、漁業、水風力與太陽能發電, 發展外國人來台觀光, 發展國際金融業務, 投資國外商品(註1)等等, 又, 防止貪污, 防止全民健保舞弊, 刪減武器競備經費, 刪減金援外交經費,  加強學校體育課的健康和強身功能, 推展國民日常健康和強身活動等等, 都能減少國家財富流失, 負負得正, 也是增加國家財富的好辦法) .  國家發了財, 就能夠減免低所得者的稅負, 並加強教育投資和公共建設, 改善人民的生活, 使人民能夠安居樂業 (人民就會有感政府施政, 人民幸福感就會提昇啦).  否則, 要此政府何用?!

(註1) 訂定賞罰監督規則, 以實際操盤競賽方式, 公開招請投資高手, 投資國外黃金(及其他實質商品與金融商品), 類似國人稱道的「黃金女郎」國外版 (2012-05-04 工商時報記者崔慈悌: 劉憶如成黃金女郎 年增627萬,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074/122012050400655.html). 請別笑, 我是認真的!

[延伸閱讀]
●評論《四大基金錢進中國? 綠:拿人民棺材本開玩笑!》 2012/11/27
http://blog.udn.com/twudncnl100/7077659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udncnl100&aid=701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