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論劉憶如教授的《美國大選 財政景氣兩難》
2012/11/02 09:30:06瀏覽113|回應0|推薦1

●評論劉憶如教授的《美國大選 財政景氣兩難》

劉憶如: 美國大選 財政景氣兩難
http://blog.udn.com/cliu1207/6953915  2012/10/18

不論11月6日美國總統大選誰獲勝,這位新任美國總統當選人即將面對的,可真是一個頭號經濟難題。民主黨與共和黨當然在經濟及財政議題上各有不同主張,但在碰到財政危機與二次衰退的兩難取捨時,也必須做出一些妥協。

「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布希時代通過的各項減稅方案,即將於明年(2013)1月1日到期落日。另外,因為債務又已累積達法定上限,政府必須依法自動削減支出。因此,明年不論誰就任美國總統,依法都必須加稅和減支。

「加稅減支」,這不就正是對財政最有幫助的「開源節流」嗎?沒錯,如果今年年底前,美國國會沒有修法去改變這些「法定條件」的話,美國明年會有1000億美元各項政府支出的減少,包括國防支出,或醫療保險支出;另外會有5000億美元的加稅政策,包含薪資所得加稅,股票股利加稅,資本利得及其他所得加稅等。以上合計6000億美元的財政挹注,卻也是近來大家聞之色變的「財政懸崖」!

所以應該這麼說吧:如果不修法,完全照著時程去加稅和減支,政府的財政有救了,但對美國明年的經濟復甦,也就不要報什麼太大希望了。因此,隨著總統大選結果出爐,新當選的總統與國會將如何面對這個危機,雖然仍是未知數;但能確知的,是到時候,必有一番政治上的角力;而且更因為目前政治結構的特性,造成必須是民主共和兩黨共同協商,互相妥協,才有可能找尋財政與經濟的平衡點。

只是,說起來簡單,到時候協商卻將極為困難。除了因選舉剛過,背後各自不同的政商支持力量外,更因為民主共和兩黨本質上經濟理念的不同,而更加複雜。目前歐巴馬總統是民主黨,參議院多數黨是民主黨,而眾議院多數黨是共和黨;這都已造成上次(去年8月1日)提高舉債上限,及中期財政整頓計畫,直到最後關頭才通過的驚險情境。此次在大選一結束,就必須馬上進入修法較勁,變數就更多了。

例如,共和黨羅姆尼原先在黨內初選期間,提出預計對所有人都採20%減稅措施;相對於羅姆尼的減稅政策,歐巴馬則提出若獲連任,將針對家庭年所得25萬美元以上者增稅。最近在10月10日第一場總統大選辯論會中,羅姆尼卻強調20%的減稅,將不會及於富人,即可見到改變。這也正顯示出目前不論歐洲或美國,在財政與景氣之間取捨的兩難。
===============================================

「加稅減支」, 不應該是對財政最有幫助的「開源節流」啊!

雖然納稅是人民的義務, 但是執政者應該想辦法發達國家資本(辦法很多啊), 而儘量輕稅減賦. 執政者既不可一味要富人多納稅, 而逼迫他們逃稅(執政者應該想辦法使富人覺得多納稅是利人利己的、光榮的), 更應該提高個人所得課稅之基準(例如, 個人全年綜合所得淨額, 超過同年平均每人國內生產總值者, 才須納稅), 使低所得者能夠累積所得, 達到相當水準的生活條件.

執政者獲得人民的付託, 應該拿出辦法造福人民, 是天經地義的啊! 如果執政者沒有辦法發達國家資本, 輕稅減賦, 造福人民, 這樣的執政者就必須下台.

[延伸閱讀]
稅制改革: 你贊成台灣這樣課個人綜合所得稅嗎? 2011/07/07
http://blog.udn.com/twudncnl100/5402711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udncnl100&aid=700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