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舊文】憤青系列之重讀郁達夫有感
2015/10/14 13:55:06瀏覽177|回應0|推薦1

 「憤青」截自一個朋友的留言,跟「文藝青年」有同質的關係,不同點在於,當一個不管是青年或是老年的人心裡有恨有憤有怨時,其實是他們最無助的時候。

郁達夫、魯迅、老舍、巴金、沈從文、高陽、張愛玲....這些30年代前後的中國作家和作品在我年少歲月幾乎已巡禮完畢,而且深深著迷。因為有著悲慘的時代背景,再加上大師的筆觸,任何故事寫來都那麼扣人心弦、痛入心肺。有些甚至不忍再讀一遍,譬如魯迅的《祝福》。

藏書經過數次搬遷後已所剩無幾,偶然重讀郁達夫的短篇小說集,他的《沉淪》的灰色憂鬱筆調還是徹底把我擊垮,讀完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差點也就沉淪了。

*****

郁達夫的《沉淪》寫的是一個人最終毀滅在自己的孤冷與妄想之間。

三分事實,七分卻是虛幻的自導自演。兇手除了他自己還能有誰?旁人充其量也只能是幫兇,絕不是主謀了。

憂鬱、猜忌、軟弱、孤僻,最致命的,還仍然是軟弱。

當一個人真心相信他被全世界遺棄了的時候,是沒有什麼想法不會出來、沒有什麼怨憎苦惱不可能浮現了,而且詭異地,會有一種英雄式的無所懼。

老舍說過,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預備反抗。

我想也可以解讀成,凡事到了一個極限,就會有一種逆勢的力量出現。

我們該很慶幸活在現在這個時代,絕不可能體會30年代前後的窮苦和壓迫。

但你能說,你對那些鬱鬱寡歡、冷漠孤高或親切活躍或隨波逐流、標新立異的三五族群,感到不熟悉嗎?

2007/08/07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jean&aid=3305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