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所為有所不為─談教師專業倫理
2016/01/09 10:28:16瀏覽15968|回應0|推薦2

張德銳 /天主教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原刊登於 2016年一月號《師友月刊》第583期


教師專業倫理係教師在職涯中依循合理的道德價值與行為規範,並維持和發展專業關 係。為人師表者,若能深切認知教師的「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並實踐力行,就是教師專業倫理的信守者,也是令人尊敬的「人師」和「教育家」。

    臺灣最近發生了兩則和教師專業倫理有關的新聞。其中一則是:宜 蘭 縣 內 某些老師請育嬰假期間,故意在寒暑假復職領薪水,開學時再繼續請假,寒暑假不僅不用上課,還可以領全薪。這樣的作法固然合法,但是會影 響學生的受教權,而且短期的代課教師難尋,增添了校長及行政工作上 的負擔。另外,老師們這樣鑽法律漏洞的行為,不但會造成社會觀感不 佳,而且也給學生做了一個不良的示範。

    另外一則新聞則是,宜蘭縣某一國小的老師們,根據宜蘭縣教師職業 工會與宜蘭縣政府教育處代表42所公立學校訂定的團體協約,要求不 吹哨、不舉旗、不擋車的「交通導護三不」,引發家長與導護志工抗議, 質疑值勤老師淪為「人形立牌」,如何保障學童安全?

    以上兩個教師專業倫理的負面例子應該是臺灣教育界的少數。我相信絶大多數老師都是具有「愛與榜樣」的好老師,他們會為了學生的學 習權益遵守教師專業倫理,而積極作為,也會為了避免違反教師職業道 德而有所不為。顯見,絶大多數教師均將教師專業倫理奉為圭臬。

什麼是教師專業倫理?

    大前研一在《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一書中指出在這個產業競 爭十分激烈的時代,想要生存下去,唯一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成為一位專業人士。同樣的,我也主張臺灣中小學教師要在目前多元變遷的教 育環境下,立足專業的腳跟,並與時俱進,追求專業的發展與卓越。

    什麼是專業?大前研一認為「如果能擁有比以往更高超的專業知識、技能和道德觀念;秉持顧客第一的信念;好奇心和向上心永不匱乏,加 上嚴格的紀律,這樣的人就可說是專業。」據此,專業的內涵包括專業 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道德。其中,專業道德便是專業倫理的範疇,而 教師在職涯中依循合理的道德價值與行為規範,並維持和發展專業關係,就是教師專業倫理的信守者。

    教師專業倫理在教師專業內涵中有其關鍵地位,它是教書匠與教育家、經師與人師的分水嶺。也就是說,一位教師即使具有高超的專業知 識與專業技能,但是缺乏專業道德,最多也只能說是一位「教書匠」, 而不能稱之為「教育家」。要成為教育家,便要具有前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校長劉真先生所說的四個特質:具慈母般的愛心、園丁般的耐心、教 士般的熱忱、聖哲般的懷抱,而這四個特質便是教師專業倫理所一再強 調的重心。國人常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便是指教師具有專業知 識與專業技能並不難,但能兼備職業道德就更難能可貴了。

「有所為」的教師專業倫理

    遵守專業倫理信條,係任何專業工作者必備的條件之一,像醫師、 律師、建築師、護理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自治團體,都設有 嚴謹的專業倫理信條。我國全國教師會於民國 89 年 2 月 1 日第一屆第 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全國教師自律公約」,係為全國教師專業倫理 之規準,內含「教師專業守則」和「教師自律守則」兩個部份,其中「教 師專業守則」鼓勵教師積極作為,建立教師專業形象,而「教師自律守 則」則勸勉教師有所不為,以維護教師專業形象。

    仔細分析全國教師會所訂立的「教師專業守則」,係以「對學生學 習權益負責」為主要內涵,並論及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是值得國人 肯定的。其條文如下:

1.教師應以公義、良善為基本信念,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其健全人格、民 主素養及獨立思考能力。

2.教師應維護學生學習權益,以公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盡自己的專 業知能教導每一個學生。

3.教師對其授課課程內容及教材應充分準備妥當,並依教育原理及專業原 則指導學生。

4.教師應主動關心學生,並與學生及家長溝通連繫。

5.教師應時常研討新的教學方法及知能,充實教學內涵。

6.教師應以身作則,遵守法令與學校章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倡導良善 社會風氣,關心校務發展及社會公共事務。

7.教師應為學習者,時時探索新知,圓滿自己的人格,並以愛關懷他人及社會。

    其實在我國中小學具有上述表現的老師所在多有。例如今 年 獲 頒 新 竹 縣 特殊優良教師獎的寶山國中歷史老師吳鑾媛,幾乎科科上課都在教室, 陪著學生學習,課後也會利用時間,指導他們學習較弱的數學、英語等 科目。學生認為她就像媽媽一樣,無時無刻在旁協助學生學習,關心學 生發展,其獲奬乃實至名歸。

    又如新北市樟樹國中廖淑惠老師,擔任身心障礙學生普通班導師,她 透過「分組合作學習和一對一教學」等方法,讓學生自學、互學和適性發展。另外聯絡簿也是廖老師與學生、家長間溝通的橋樑,當學生寫下 「最了解我的是廖老師」這麼短短的一句話,常讓她覺得教學再怎麼辛 苦也值得。由於她用心的教學與輔導,今年獲頒新北市教育局友善校園 傑出教師獎的肯定。

    再如嘉義縣仁和國小姜青慧老師,是今年教育部師鐸獎最年輕的得 獎者,30 歲的她原是公費生,四年服務期滿後,她不當「候鳥老師」, 選擇留在偏鄉的阿里山地區學校繼續服務,無怨無悔地陪伴每個她所教 過的學生。八年下來,她班上學生的學力測驗語文能力超過全縣平均分 數,今年還教出全校第一位總統教育獎的得主。

 「有所不為」的教師專業倫理

    為維護教師專業形象,全國教師會的教師專業倫理信條,要求教師 宜對下述六類行為實施自律:

1.不得向其學校學生補習。

2.不應在言語及行為上對學生有暴力之情形發生。

3.不得利用職權教導或要求學生支持特定政黨或信奉特定宗教。

4.不應與其學校學生發展違反倫理之情感愛戀關係。

5.不得利用職務媒介、推銷、收取不當利益。

6.不應收受學生或家長異常的餽贈。

    在我個人求學的民國 50 年代,體罰及教師補習是相當盛行的,我也深受其害,但是隨著臺灣學生人權的興起以及教師待遇的大幅改善,體罰及惡補情形雖未絶跡,但已大幅改善,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即使 在那樣的年代,還是有許多富有愛心且深明義利之辨,而有所不為的老 師,例如我讀小一和小二的謝月主老師就從不對學生體罰,也從不對學 生補習,並且常為不寫功課或學習落後的學生進行課後輔導,這是我很 感念的。

    校園師生戀的行為在報章雜誌中時有所聞,當事人常以「行為不檢,有損師道」而受到不適任教師的處理。另臺灣選舉頻繁、政治對立嚴重、 國家認同危機難解,教師如何保持行政中立,是常讓教師,特別是社會 學習領域教師倍感困擾的問題。

    另外,在當代物欲橫流、日益功利化的社會,教師如何堅定「役物 而不役於物」的儒家思想,追求「精神富貴」而不是「物質富貴」,是 教師們所必須深刻體認的核心價值。最後,在當今權利意識高漲的臺灣 社會,教師們如何在爭取權利的同時,顧及應盡的義務,方能獲得社會 大眾的敬重。

樹立教師的新形象

    我不是傳統衛道人士,之所以倡導教師專業倫理,係純從教師專業 的角度著眼的。我深深覺得「專業是教師的唯一生存之道」,而教師專 業倫理是教師專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當前的種種教育作為中,我們 常常過度重視教師的知識理性和技術理性,而忽略了道德情操部份,而 道德情意的發揚和重建,恰恰是當今道德衰微、倫理不振的臺灣社會所 迫切需要的。

    我堅信建構與形塑教師專業倫理有助於建立教師的新形象,提高教 師的社會地位,提升學校教育效果,達成學校教育目標,進而有利於教 育的長遠發展。是故我建議每一位教師皆應認識、釐清、經常反思自己 的專業倫理行為,凡是對學生、學校及社會有利的,要積極正向的參與 而有所作為,凡是對學生、對專業、對教育發展不利的,要有所警惕而 有所不為。

    我也支持我國的教師專業團體,除為教師爭取權益之外,也能在教師專業 化有積極的投入和貢獻。「徒有公約不能自行」,是故做為專業的另一個條件,便 是專業自治團體除建立專業倫理信條外,應加強宣導並有效執行倫理信條,例如 以醫師為例,全國醫師公會訂定的「醫師倫理規範」,所有會員必須遵守,違反規定情節嚴重者,可以由醫師公會送請醫師懲戒委員會移付懲戒。當然目前教師專業團體並無強制入會之法令規定,是其執行倫理信條的困境。另外,教師會所 訂立的教師倫理信條是在民國 89 年所制訂的,臺灣社會業已歷經 15 年的變遷,是否要與時俱進,經由民主的程序加以檢討和調整,也是教師專業團體所必須思考的。

    最後,教師專業倫理的建立應由師資職前培育就要開始重視,是故做為師資 培育者的我們也應深切反思,是否我們所教出來的師資生真能在教學現場「會教、 能教、願意教」,特別是師資生的道德操守以及專業精神,才是師資培育的主要 任務,是故如何甄選具有動機與道德人格的師資生,然後在師資培育過程中善用 各種正式課程、潛在課程和活動課程,培養師資生的專業倫理,讓「學為良師, 行為世範」不只是口號和理想,而是師資培育的事實和成就。

    為人師表者,能深切認知教師的「有所為」與「有所不為」並實踐力行時, 就是教師專業倫理的信守者,也是令人尊敬的人師和教育家。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blog010&aid=4271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