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學分軌與教師生涯進階-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機制 天主教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張德銳教授
2016/04/10 00:48:36瀏覽1655|回應0|推薦0

教學分軌與教師生涯進階-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機制

張德銳

天主教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在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設計中,光有專業發展活動的倡導是不足的,中小學教師在職成長如缺乏激勵機制,將影響教師在職成長的意願。為調動教師工作及專業發展上的積極性,行政與教學雙軌進階途徑可以先做。而教師生涯進階在目前中小學的教育環境下,其推動固然有其困難度,但還是要有前瞻性的思考與規劃,並循序漸進地穩健推動。

     民國60年代我在師範校院就讀教育學程,班上的同學素質相當優秀,記得我那時報考的是大學聯考的乙組(人文及教育組),要能考上臺師大各學系,必須在全部乙組考生前三或五百名之內才有希望,畢業後班上同學除了少數從事社會教育事業之外,多數還是從事教職,但很可惜的是,我們班上同學的專業發展狀況,並不理想,目前仍在教職崗位的也屈指可數。我常在想,如果我們國家有一個設計完善、執行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激勵系統,中小學教師們會不會更有動力永續成長,並且也較願意在教職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國內現在不管是教育部、各縣市教育局或各級學校,都在不遺餘力地倡導教師進修和實踐本位的教師學習,但現實的情況是,我們國家相當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機制,激勵教師學習與成長,因此願意學習和成長的總是那些老面孔,而不願意學習和成長的老師,你也拿他莫可奈何。更何況,即使那些願意學習成長又有教學能力和經驗的老師們,也缺乏一個生涯發展的管道或舞台,讓他們的潛能有充分發揮的機會,進而有益於國內整體教與學環境的改善與提升。

     談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系統,依歐美先進國家的經驗,當屬「教師換證制度」以及「教師生涯進階制度」。教師換證制度係擬比照醫師、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護理人員等專門行業,必須在一定的期限(例如每六年)提出完成繼續教育的證明文件,辦理執業執照的更新。在我國於民國67年曾由當時的教育部李元簇部長指示實施「教師十年換證」,但由於當時我國中小學進修未能普及和教師的反彈而功敗垂成。如今事過境遷,又已過了近40年之久,我國中小學教師進修制度已有長足明顯的進步,教師換證也許有實施的可能性,但是我想還是會面臨教師反彈的老問題。

     至於教師生涯進階制度在我國的規劃亦頗有歷史,民國83年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的結論,以及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民國85年的總報告書中都建議:「應儘速建立教師進階制度,並提供多元管道協助教師生涯發展。」民國89年教育部開始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蔡培村院長研擬「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分級實施辦法草案」,草案中將中小學教師分成初階教師、中階教師、高階教師、顧問教師四級,並明定教師之職責按其級別有所區分,教師現行之年資提敘維持不變,但學術研究費依教師之晉級情況支給。

     我不太喜歡用「教師分級制度」這個名稱,因為「分級」似乎有給中小學老師分高下等第的意涵,但我支持應提供中小學教師有一個合理可行的升遷管道,來協助教師生涯發展。我也主張未來我國中小學教師生涯進階制度中,各階的名稱應盡量依其工作任務來命名,最好不要有高低之分的等級名稱,這會引起教師們的反感。

     教師生涯進階制度在我國倡導了近20年,但成果相當有限,究其主因還是教師們並不支持,甚至反對的問題。我國教師之所以反對教師分級的制度,究其原因至為複雜。一般說來,不外由於下列四個因素:懷疑教師評鑑的公正公平性;帶給教師更多的心理壓力;造成教師的不穩定感與不安全感;增加教師進修研習的工作負擔和費用等等。另外,教師間根深柢固的同儕平等文化,也使得教師們難以接受教師職位分等級的區別。

    在面對這樣理想與現實差距的情況下,我認為目前還不是實施教師生涯進階制度,特別是「強制式」教師生涯進階制度的時機,但應事先加以籌謀規劃,並逐步穩健地推動。先行易者,後及難者,據此,我認為應先行提供教師教學與行政分軌的進階途徑,等教學分軌制成熟了,再行推動「自願參與式」的教師生涯進階制度,這樣循序漸進式的推動,固然步伐較為緩慢,但是比較能適應當前校園民主化的氛圍,所遭遇到的阻力較小,也較能真正帶給教師們在專業地位以及教師待遇上的福祉。感恩國家給我服務的機會,在諸多教育前輩的指導和觀念引領下,經過無數次會議的討論,我把上述兩個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設計,寫入了教育部在民國10112月所發布的《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之中。

教學分軌進階途徑的設計

     「教學分軌進階途徑」係指在現行的學校行政軌道外,另行建立一個與行政軌平行但可相互轉換的教學軌。這種教學與行政雙軌進階途徑,各軌有其對應的專業標準與表現指標、專業培訓課程與認證流程,以及各自擔負的職責。

    在中小學教學現場,有愈來愈多的老師對於從事學校行政工作並沒有興趣,他們並不想當組長,甚至考主任或考校長,但是他們對於學校中教與學的發展卻有很大的熱情,我們應該引導這一股巨大的改革潛能做充分的發展。因此,對於有教學專長但無意願擔任學校行政人員的中小學教師,教學年資滿三年以上,我們可鼓勵其擔任學年主任、領域召集人、社群召集人或者課發會委員等,之後,具有教學卓越與輔導人格特質者,我們可鼓勵其接受專業培訓成為「實習輔導教師」、「薪傳教師」,再進階成為「教學輔導教師」,讓他們有發揮同儕輔導功能的校內歷練後,鼓勵其進一步接受國教輔導團人才培育及認證,成為「縣市國教輔導團輔導員」,進而可被遴選成為「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

     教學與行政雙軌進階途徑是為了符應學校組織在本質上即是「雙重系統理論」。在雙重系統組織中,通常會搭配使用「雙元升遷階梯制」,亦即我們應該要在學校組織中設置兩個階梯,其中一個是「行政管理階梯」,另外一個為「教學專業階梯」,兩個階梯無分軒輊,是同等的重要。就像在醫院之中,也是採用雙元升遷階梯制,行政人員做醫院行政方面的決定,而醫生擁有醫療專業知能,有權決定如何醫療病人。據此,為推動教師專業化,我國中小學有必要讓專業教師在教學上有進階的軌道,成為教學領域的領導者。另外,考慮到學校行政人員大多為教師出身,為讓教師與行政人員有交流的機會,在一定的資格和條件限制下,宜讓雙方有轉換軌道的可能性,例如教務主任卸下職務後,可擔任教學輔導教師或國教輔導團團員,反之亦然。

     「教學分軌進階途徑」的設計,相當符合目前我國教學專業的現況,其副作用甚小,但教師們確實可以發揮「教師領導」的應有功能。落實執行後,除了要給專業教師尊榮感和成就感之外,也要依進階途徑給予這些老師酌減授課時數的待遇,讓老師們有多餘的時間和心力來從事教學輔導、研究發展與參與決策的工作。另外,如能給予這些教師工作津貼等實質上的獎勵,應也是一個不錯的誘因。

 教師生涯進階制度的規劃推動

    如果「教學分軌進階途徑」能夠實施成功,當可為教師生涯進階制度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有鑑於教師生涯進階制度的實施困難,我建議宜把握「自願參與原則」,亦即無論是新進教師或現任教師,皆不予強迫;有意願參與的教師,進階後可選擇繼續進階,也可停留原階級不動。讓老師保留自願參與的權利,應該是化解教師反彈的必要舉措。

    另外,依據「階別功能化原則」,我建議將四個階別教師名稱暫定為「初任教師、中堅教師、教學輔導教師、研發教師」。初任教師之職責係執行課程教學、班務經營、學生輔導等教學及輔導工作;中堅教師的職責另須從事教材教法的設計與開發;教學輔導教師則另須從事教學輔導、課程與教學的研究;研發教師還必須從事與教育革新相關議題的研究工作,並參加學校革新、教育實驗、社區資源整合等校務發展事項。而教學輔導教師得減授一至二節課;研發教師得減授三至四節課。另外,如能給予教學輔導教師和研發教師,有較高的學術研究費,應該是一個很有力的誘因。唯這些實質上的獎勵應該都是外加的,不能影響到其他職別教師的權益。同時,教師職級的劃分,應僅為區分各級工作職責時所用,對外不分階別,一律稱為「教師」。

     為了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地位以及鼓勵教師們參與教師生涯進階制度,我建議「研發教師任滿七年得休假進修一學期」。這個中小學教師休假進修的設計,係比照大學教授休假進修的規定,一方面企圖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地位能與大學教師並駕齊驅。另方面讓中小學教師有一個較長的休假時間到國內在職進修機構做長期學習,特別是到國外的教育機構觀摩學習最新的教學知識與技能,而於學成歸國後,有益於國內教與學的革新與發展。

     由於教師生涯進階制度影響教育生態甚鉅,我建議在規劃、推動、檢討等過程中,如何與各級學校、教師組織、校長協會、家長團體等代表,建立對話溝通平臺,化解並降低各界對教師生涯進階制度的爭議與疑慮,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分期試辦也很重要,亦即依學校規模、區域性質,擇其代表學校推動試辦,以供未來持續檢討改進之依據。最後,配套措施的齊備更是制度推動的必要,亦即現有資源組織的善用、評鑑專業人員的訓練、評鑑系統的研發、經費預算的編列、校園生態的調整、教師進修研習系統的統整等諸多事項,其種種事前工作的籌備與評估,均宜詳加妥善研議規劃並漸進推展執行。

    總之,為調動教師工作及專業發展上的積極性,教學與行政雙軌進階途徑是可以考慮先做,而教師生涯進階制度在目前的中小學教育環境下,其推動固然有極大的困難度,但還是需要有前瞻性的思考與規劃,循序漸進地穩健推動。如何配合教師的生涯發展,提供教師升遷發展的機會,讓資深優良教師能獲得榮譽上以及實質上的肯定,進而發揮教師領導的巨大潛能,這才是制度規劃的最大考量。而次要的功能才是對於那些久任教職但不求精進的教師,有一個促使其不斷學習與成長的鞭策作用。

    在尊重教師現有生態以及校園民主的氛圍下,「教學分軌」與「教師生涯進階」這兩個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機制,可以鼓舞教師跳脫傳統的保守性,超越眼前權益的視野,走向為全生涯發展,做一個更富前瞻性與系統性的思維與行動。衡諸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這兩個機制是教育界有識之士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標。理想總是在前方,但是追求理想需要一群人一步一腳印的努力。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blog010&aid=5302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