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與奉獻──教學輔導教師的服務領導
2015/12/03 23:04:30瀏覽1523|回應0|推薦2
張德銳  天主教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本文原刊登於《師友月刊》582期
具有「愛」與「奉獻」二個核心特徵的服務領導係一種強調「先服務後領導」,或者集服務與領導於一身的一種人性化領導歷程,其目的在於幫助別人成長和成功,進而使得學校教育也能夠發展和成功。本文簡要說明了服務領導的意義和內涵並介紹了五位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他們所展現對學生與同事的愛以及無私奉獻給學校教育的服務領導事蹟。
二個多月前參加了一位同事──故張煌熙教授的追思禮拜。張教授和我在23年前同時進入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現為臺北市立大學)服務,也是我曾就讀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學長。由於張教授在往生前三個月受洗成為基督徒,是故整個儀式是用基督教的方式進行的,氣氛雖有些哀傷,但卻也十分感人。儀式中的主軸除了追思張教授對家庭、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愛與奉獻之外,另一個主軸就在於宣揚耶穌基督對於世人的無限的愛與犧牲奉獻。
這個追思禮拜,除了令我懷念這位剛過逝的同事之外,也讓我憶起二位已逝去不久的好友──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張明輝教授以及故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林天祐校長。這二位教育界的精英都是在任內過逝的,他們的世壽也許並不是很長,但是他們對教育界的愛以及無私無我的奉獻和成就,都是令人景仰不已的典範。我認為一個人之所以令人懷念和尊敬,不在於他們的財富和地位,而是在於他們的愛,他們能活出愛,以愛的無敵力量,在社會上付出和奉獻,才能使得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生命有限,人生苦短。如何把握極短的人生多為教育界做點事,是我就學師範教育以來的志向,其中的一個努力方向,便是為我國教育界建構一個教師薪火相傳的平台──教學輔導教師(mentorteacher,簡稱教學導師)制度。這個制度在臺北市中小學已有近15年的歷史,在臺灣其他各縣市中小學則為晚近7、8年來的事。就臺北市而言,臺北市業已培訓了三千多位教學輔導教師,這些老師在默默地服務學校裏的夥伴教師,為了彰顯教學輔導教師以愛和奉獻服務他們的同事,我最近很有榮幸和高敏麗老師主編了一本專輯《愛與奉獻-服務領導故事集》。這本專輯記載著13位臺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他們所展現的對學生與同事的愛以及無私奉獻給學校教育的服務領導故事。

什麼是服務領導

「服務領導」(servant-leadership)是「服務」和「領導」的結合詞。就領導的面向,在學校裏的每一個成員,特別是基層的教師當然可以是領導者,而做為一位領導者宜以「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之情懷,服務學生、家長和同事。也就是說,服務領導係一種強調「先服務後領導」,或者集服務與領導於一身的一種人性化領導歷程,其目的在於幫助別人成長和成功,進而使得學校教育也能夠發展和成功。

服務領導和宗教,特別是基督宗教是有很深的淵源。服務領導最早可溯源於基督宗教的創立者──耶穌基督(JesusChrist),在若望福音13章中記錄著耶穌基督以救世主之尊親身為12位門徒洗腳這個相當卑下的行為,具體示範並號召了門徒為世人服務與奉獻的最佳典範。同樣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親身為眼盲的徒弟-阿那律尊者縫補僧衣之事蹟,亦是服務領導的典範。另外,回教經典中亦有「能瞭解別人的苦難,伸出協助之手,幫助減緩其苦難,便是回教徒」之教義。可見「愛」與「服務」確是普世的價值。

服務領導的核心特徵為愛與奉獻。什麼是愛?格林多前書(13:4-7)說明:「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根據此一愛的定義,以愛為核心的服務領導者具有八個特質,亦即忍耐、恩慈、謙卑、尊重、無私、寬恕、誠實、守信。

至於服務領導者的行為特徵方面,在關懷成員面向上,服務領導者常表現下列五個行為:(1)覺察:自我覺察、反思、檢討改進自己。(2)傾聽:透過傾聽,了解被領導者的需求、想法和意志。(3)同理:站在被領導者的立場,以同理心感同身受。(4)治癒:不但有自癒的力量,也能治癒被領導者在情緒上與心靈的傷痛。(5)說服:能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發揮專業的影響力。

在推動工作面向下,服務領導者則常表現如下五個行為:(1)服侍:腳踏實地服務學生、同事、學校,做好管家的責任。(2)對人的成長的承諾:致力於提升他人在專業和靈性上的成長。(3)建立社群:能和他人共享價值,建構合作團隊。(4)概念化:具有寬廣視野,能掌握問題的全盤狀況。(5)遠見:能預見事件或情境的發展,及時做出合理的決策。

相較於傳統的領導學說,服務領導的基本價值信念係在「以服務代替領導」、「重服務而非重領導」,這種利他主義的領導理論與實務,在當前日趨功利的教育氛圍中,實有暮鼓晨鐘之效。若在學校裏,人人皆有服務領導的精神,校長們便不會覺得「有責無權」之苦,而更謙卑地為學生、為家長、為老師服務著;老師們不會以「孩子難教」為苦,而以「歡喜做甘願受」的心態,默默地付出;學生們也會以感恩的心謝謝老師的教誨,並在為他人服務的氛圍中學習與成長茁壯。服務領導可以說是當今我國教育界中亟需的清涼劑、解毒丸。

服務領導的五個故事

我國中小學所推動實施的「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係提供一個服務的平台,讓資深優良教師經遴選、培訓、認證後,激勵他們以愛與奉獻的精神,個別地協助、支持初任教師、新進教師、教學困難教師,此外亦可經由建立或參與社群的方式,服務學校中許許多多自願成長的教師。本文簡要介紹五位教學輔導教師在服務領導的實踐實例。

1.國語實小王秋香老師
秋香老師從事教職23年,其間長達20年的時間是擔任導師職務,有許多好老師的特質-正向、自信、謙卑、樂於學習、樂於分享,這些特質加上專業素養,圓熟而獨特的教學實務智慧,熱心地薪火傳承給實習教師和新進教師,而造就了無數的教育新血輪,堪稱服務領導的佼佼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實習老師,從原本總令人提心吊膽的表現,不知會做出什麼事情的大朋友,在半年內脫胎換骨,蛻變為可以獨當一面的老師。在實習的最後一天在教室穿堂對秋香老師90度躹躬致謝,讓秋香老師很感動,那種感覺讓她覺得辛苦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目前在南台灣從事教職的這位老師,仍會不定期跟秋香老師聯絡、請益,持續師徒的情誼。

2.濱江國小陳蕙菁老師
蕙菁老師取得教學導師資格後,每年帶領至多三位夥伴,連續三年不間斷,這是因為她考量到學校屬新復校,具有教學導師資格者不多,而需要支持、協助的夥伴卻頗多,所以她願意多承擔一些,但驅使她來者不拒,無私奉獻的最重要關鍵是她深具熱情且平易近人的特質。熱情的蕙菁老師認為人與人的互動,要有五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最首要的「心到」就是從關心夥伴教師的生活點滴開始,建立和夥伴教師的信任關係。之後,蕙菁老師會親自上課、動手示範教學給夥伴老師看,逐步累積夥伴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上的實務概念。在學期過一段時間後,蕙菁老師會慢慢進行對夥伴的觀課。她提到在觀課中可以運用的另外三到,眼睛要雪亮,要看到夥伴老師的需求;耳朵要多傾聽他們的困惑;嘴巴要多讚美讓他們有信心。

3.長安國中程峻老師
繞了一大圈,當了八年的軍人,因為國家政策的改變,讓程峻老師有機會離開軍職,一圓年少時的夢想──體育老師,歷經一連串的努力(學士後學分班、兩年中近20場的教師甄試),終於在90學年度順利過關斬將進入長安國中擔任體育教師兼生教組長服務至今。教書近16年,除了碩士論文,程老師還寫了八本專書、約40篇的期刊論文、得獎無數的教案設計,以及一本專案計畫的報告書。在輔導新進的代理教師上,向來講求「績效」的程老師,為了讓夥伴老師在往後教甄的道路上有較多加分的機會,更是不斷的協助及勉勵夥伴教師完成一項項工作且參與競賽,光是從兩年內的獲獎紀錄,就可以看見師傅是多麼大方的傾囊相授,而徒弟也不辜負師傅的提拔,認真地完成任務,師徒倆努力不懈的成果,最後幫助夥伴教師考上教師正職便是教學輔導教師制度成效的最佳印證。

4.永春高中方美琪老師
進入永春高中服務至今已逾20年的美琪老師,爽朗樂觀、樂善好施的個性,讓她有絕佳的人緣,思維縝密、觀察入微的特質,則讓她有高人一等的視野,憑著一股喜歡為人服務的傻勁,加上「人和」和「視野」這兩個法寶,美琪老師默默地引領學校的教學輔導教師社群和相關的專業發展工作不斷向前推進。除了個別輔導之外,美琪老師亦參與校內外的專業學習社群。烏克麗麗社群的開創便是一個例子,起初只是因為美琪老師自己想學,所以想找幾個有志一同的老師們分攤琴師的費用,沒想到一號召,竟然有30多人響應,療癒性的烏克麗麗社群就這樣誕生了。二話不說的接下台北市音樂科輔導團團員的任務,盡心盡力的規劃研習活動,回應音樂老師的需求,則又是另一個例子。以玩社群的方式,精進教師專業,是美琪老師服務領導的特

5.內湖高工彭欽隆老師
「在影響他人前,演出更好的自己。」是欽隆老師一向所秉持的理念,從擔任班級導師、學務主任,延伸到現階段擔任教學輔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召集人,無論是擬定教學輔導教師實施計畫,設計活動,甚至規劃統整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表格、檢核資料,管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頁,欽隆老師都自我惕厲:懷抱正向的觀點與務實的行動,才能影響他人。此外,欽隆老師更是「活到老,學到老;與時俱進,學以致用」的楷模。已達退休年齡的他,上課必定帶平板電腦,因為備課教學的內容都在當中。近年來教育界關注的「學習共同體」,欽隆老師不但自己去學,並與另外兩位國文老師一同赴日參觀,跟隨佐藤學教授觀課、參訪、學習,主動安排校內分享。他關切著──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焦點是在老師怎麼教,學習共同體的部分是在學生怎麼學習,如何連結這兩個體系,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功能,是他所關切的事。他也不斷地深思,尋求在校內落實推動「翻轉教學」的可能性。

願愛的春風吹拂人間

彭欽隆老師和其他教學輔導教師一樣,很少自認是學校中的領導者,而是將自己定位在「服務同事的義工」,懷抱愛學生、愛同事、愛學校的愛的理念,以無私無我的態度,關懷夥伴教師、服侍夥伴教師,期待夥伴教師在教學專業的路上成長茁壯。他們在服務中享受付出的快樂;在奉獻時,感受施比受更有福的喜樂。他們的言教和身教,的確展現「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的服務領導精神。

以上五位服務領導者的故事,看以很平凡的教師,卻也顯現其不平凡而且感人的一面,更見證了耶穌基督所創立的服務領導的意義與價值。這種主張「愛與奉獻」的服務領導核心理念,在我國中小學日益功利化的教育環境,就像一陣陣春風、一道道陽光,温暖了教育界、照亮了教育界,就像「溫柔的風吹響了風鈴」這首歌中所呈現的愛的真諦,教師的愛猶如「溫柔慈愛的春風吹響了孩子的風鈴」。同樣的,教學輔導教師們對同事、對夥伴教師、對學校的大愛,也是那溫柔慈愛的春風,不斷地吹拂人間。
我也相信我那三位已逝去的教育界同工──林天祐校長、張明輝教授和張煌熙教授,他們也已如「千風之歌」中所說的:「化身為千縷微風,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化身為陽光,照射在田野間」。他們對世間的愛,已累積為「天國的財富」;他們對教育界的奉獻,讓臺灣的教育界有一個更美好的明天。誠如故于斌樞機主教(1901-1978)的證詞:
有了愛、一切都會活起來!
──好書推薦──
《愛與奉獻:服務領導故事集》

作者:張德銳,高敏麗、蔡富美、王淑珍、何嘉惠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2015/11/16
ISBN:9789571183244
語言:中文繁體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本書先從概念上簡要說明服務領導的源起和發展;其次,詮釋意義和相關概念;繼而從領導者的特質、領導角色、領導行為等角度來分析實質內涵;並就實施成效和限制,提出有利於服務領導信任感形塑的組織環境、氛圍。
此外,為彰顯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智慧結晶,並提供有心推動服務領導者之參考,本專書的主體係提供13個中小學教師服務領導的實踐實例。這13位服務領導者的故事,主張「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服務領導精神,在我國中小學日益功利化的教育環境,實有暮鼓晨鐘的價值,值得吾人大力倡導和應用在教育界的各個角落。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blog010&aid=3760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