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書筆記34
2017/02/08 18:44:47瀏覽537|回應2|推薦8
數年前,與人談論《古文尚書》真偽問題,引及楊善群對於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
證偽八種手法的評價,當時只談及第八種“二難推理,反正是偽”,聯想及於與顧頡
剛“不能以一部分之真證全部皆真”之疑古方法論,以為毛奇齡「旁搜曲引,吹毛索
瘢,鍛煉成獄」之證明。

讀書筆記9:
http://blog.udn.com/tuvw987/5069355


今日因半年前黑道萬姓罪犯申請加入中國國民黨(當時已退件拒絕)與人頭黨員事件,
有某些網友欲將此事往前副總統吳敦義身上套,在民主進步黨宣傳的“白賊義”無理
誣蔑之上,進一步抹黑吳的人格。在[藍白拖的逆襲]專頁看到劉倩英小姐對黃士修先
生等質疑吳的言論之感想:想到網路上唐僧受訪的笑話。

http://bbs.tianya.cn/post-333-834871-1.shtml

本人則不免憶起楊善群〈辨偽學的歧途——評《古文尚書疏證》〉這篇文章,文中所
講閻若璩證偽八種手法:

http://tieba.baidu.com/p/146231144

一、主觀武斷,強詞奪理

“沒殺人(不認識某人)為什麼發新聞澄清”(朱偉屏先生反諷語)
既然不認識某人為什麼不能澄清?還是澄清自己不認識某人不能用發新聞的方法?

二、顛倒先後,混淆是非

吳是授意記者要發新聞的嗎,還是記者問吳問題後自己發的新聞?
若是前者,證據在哪?若是後者,則與吳何干?

三、吹毛求疵,故意找碴

“按照黃先生的邏輯,全國每個挺吳副的人,吳副全都要認得很清楚才行,而且得掌
控挺他人身邊親友的動態,如果敢說不熟,就是在切割”(劉蒨英小姐語)

四、信口雌黃,胡亂拉扯

“如果幾個嫌疑人都問了吳,那記者為何只寫出葉林傳?”(黃為哲先生語)
你是記者本人?否則怎麼知道記者問了吳“所有嫌疑人”?說來說去也就只是”如果
“而已!

五、門戶之見,意氣用事

事情明明發生在洪秀柱小姐任職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期間,當時既已解決,今日並無人
質疑與洪本人有關,只是要求洪公布事件的幕後黑手,反而誣蔑他人嫁禍,要求對洪
道歉。既然無人質疑此事與洪本人有關,哪來道歉一說?

六、自相矛盾,莫名其妙

跟同一人有一面之緣,對於與此人交談內容,對自己與對吳態度不同,「其責人也詳
,其待己也廉」。


七、虛張聲勢,亂湊條目
八、二難推理,反正是“偽”

“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吳敦義切割葉林傳。”(黃士修先生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vw987&aid=91382890

 回應文章

筱 蒨-Luci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2/09 12:08

了解,又多學到了新知。

真的,歷史上太多的偽書了。有時候看到內容會覺得邏輯不通、跟過去的言論思想不一致。很多內容不能毫無思考的就照單全收。

尤其現在許多歷史事件,已經把故事當作事實、事實如何無人關心,最有名的就是三國演義。 


筱 蒨-Luci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2/08 23:31

我聯想到網路上訪問唐僧的那個笑話,結果上網沒查到,沒想到你竟然找到了,太厲害了,先借用再去回應。

沒想到中國語文還真有針對黃士修那種強辭奪理的辯證法舉出的偽證八法,我才疏學淺,又多學到了知識。感謝!

沒有我這個人(tuvw987) 於 2017-02-09 00:08 回覆:
是(考)證偽(書),不是偽證。有許多知名學者讀書時偏好在不疑中生疑
,將一大堆古籍疑為後代所作,這些不是當時所寫的書就稱為偽書,而
將古籍考證為後代所作的學問,就叫辨偽學。不過這種先定罪名再找證
據的辨偽學,的確也涉及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