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21 16:08:36瀏覽146|回應0|推薦3 | |
罄竹難書這個詞一定得用在壞事上面,這是今人不求正(確)解
(釋)造成的。 孔子三十二代孫孔穎達〈尚書正義序〉:「罄荊山之石,所得 者連城;窮漢水之濱,所求者照乘。」孔穎達奉詔編纂《五經 正義》作為明經科考試教材,前述語句為其先祖歌功頌德,遣 詞用字不容有所差誤。 根據《舊唐書‧孔穎達傳》記載:「隋大業初,舉明經高第, 授河內郡博士。時煬帝徵諸郡儒官集於東都,令國子秘書學士 與之論難,穎達為最。時穎達少年,而先輩宿儒恥為之屈,潛 遣刺客圖之。禮部尚書楊玄感舍之於家,由是獲免。」孔穎達 的學問好到被先輩宿儒嫉妒,派刺客追殺的程度,其文章遣詞 用字當可信據。 明乎此,則發生一個問題:南山之竹和荊山之石到底有哪裡不 一樣?何以前者用在壞事上面,後者用在好事上面?因為前者 是竹,生於南山;後者是石,生於荊山?豈有是理!別說啥[習 慣用法]之類的說詞,我不接受!罄竹難書的本義就是「事情多 到寫不完」,後來才被限制意義為「形容罪惡太多」。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下‧奇正》:「形勝之變,與天 地相敝而不窮。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窮。」劉潔修《 漢語成語源流大詞典》(北京開明出版社2009年12月)p.965:「 敝:盡。勝,指五行相剋,如水勝火。意思是萬物相勝的現象 是用楚、越兩地的竹子也寫不完的。又本《呂氏春秋‧明理》 ……《漢書‧公孫賀傳》……《後漢書‧隗囂傳》……《舊唐 書‧李密傳》……。後來用[罄竹難書],指事實很多,難以寫 盡。多用來指罪惡,間或指功績。……」 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甚是過份之意,即穿鑿附會:如秦延君 說「堯典」二字,至十餘萬言。甚解是不宜求的。劉潔修的這 部辭典專門追尋語源,為每個成語求得正確解釋,理應人手一 部,隨時披閱。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