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18 12:16:22瀏覽610|回應3|推薦8 | |
剛看黃暐瀚記者的臉書,[一石四鳥 中國全贏]談肯亞與馬來西亞詐騙案, 有如下一句話: >>然而台灣人民並不知道,中國雖然沒選舉,卻時時體察著「民意動向」。 讓我想起三月二十六日在湯含夷[愚人淺見]部落格:[投資理財,多少人假汝之名] ,看到如下兩句話: >>「選舉」是美式民主的惡魔,虛假與奸巧都藏在其中。 >>「投資理財」與「選舉」都依據人性的弱點(自私、貪心、人云亦云…)而運作, 似乎選舉是歐美國家專利?嗟乎!退文明進野蠻,中國傳統鮮有人知,數典忘祖莫此 為甚!看到湯先生文章當日即已致辯,今日再看到黃記者這種將人民投票等同選舉的 謬論,免不得再將選舉的真義及內涵重新申述一番: 選舉者,選賢與能之謂也。〈禮運〉:「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選舉二字連用,傳 世先秦典籍二見: 《管子.大匡》:「令國子以情斷獄,三大夫既已選舉,使縣行之,管仲進而舉言上 而見之於君,以卒年君舉。」 《文子.上義》:「義足以懷天下之民,事業足以當天下之急,選舉足以得賢士之心 ,謀慮足以決輕重之權,此上義之道也。」 及於兩漢,《新書》、《淮南子》、《鹽鐵論》、《論衡》、《潛夫論》、《中論》 、《蔡中郎集》、《史記》、《漢書》、《漢紀》、《東觀漢記》、《後漢書》等要 籍都有選舉一詞,選舉在兩漢以後各朝都是實際的政治運作。《通典》有〈選舉典〉 六卷,選舉之制上溯唐虞;《舊五代史》、《新唐書》、《宋史》、《金史》、《元 史》、《明史》、《新元史》、《清史稿》俱有〈選舉志〉。選舉主要是上選下,國 家選拔人材的方法。選舉不實,負責選舉人材的百官要連帶免官。 僅舉漢文帝時,有司議立太子,漢文帝是怎麼說的: 「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閱天下之義理多矣,明於國家之大體。吳王於朕,兄也, 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豈為不豫哉!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 賢及有德義者,若舉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終,是社稷之靈,天下之福也。今不選舉焉, 而曰必子,人其以朕為忘賢有德者而專於子,非所以憂天下也。朕甚不取也。」 選舉的內涵,詳載於《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學校、教化、養士、士 習、鄉舉里選、徵聘、薦舉、對策、上書、辟署、科舉、鄉試、會試、登第、下第、 殿試、及第、特賜第、太學生、神童、召試、廕襲、特用、武舉、雜流、吏員、隸役 、歸誠,總二十八部。 是知,中國傳統選舉從無人民投票這一項。歐洲君權神授、天賦人權學說,都以承認 造物主耶和華為前提,故後者號為尊重民意,其實非也。以天賦人權立基的資本主義 民主投票制度,並非選賢與能,而是靠候選人口才、看選民情緒走向,附加政見文宣 的政治遊戲而已。清末由於長期和平,武備不修,歐洲蠻族為傳教與殖民,武力啟關 ,清廷朝野喪失自信,病急亂投醫,遂退文明而進野蠻矣。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