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寫文的目的
2011/08/07 09:50:31瀏覽417|回應2|推薦0

如果對一些事情不明白,我會透過不斷的寫文,讓自己的觀念越來越清楚。如果自己不瞭解問題的根源,透過寫文所表達的觀念,一定也是語意不詳,沒有切入問題的重心。

來部落格寫文已經五年多了,透過寫文的過程,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就越來越清楚、明白。但部落格是公開日誌,不是私人日記?。涉及個人隱私或私人恩怨的題材,盡可能以隱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公開發表。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徒增無謂的困擾與不便。

寫部落落之前,如果能夠先釐清自己寫文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虛擬的人氣或名氣,還是為了給自己的人生留下美好的回憶與記錄。如果不在意瀏覽率的多寡與外人的看法或評價,就盡可能低調寫文,越低調,招惹是非、爭端的機率就越小。對於存心過來挑釁的網友,如果不想理會,就直接刪除回應,列入黑名單即可。但如果對方軟土深掘,指名道姓的攻擊,就用法律訴訟與寫文抨擊,雙管齊下的方式強烈反擊。無需在意不相關人士如何評價自己的作為,畢竟受到攻擊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總有些人喜歡在雙方爭執不休之際,以看熱鬧的心情,嘲諷、譏笑、批判,爭執的一方,對於這些不知好歹的傢伙,就直接點名抨擊,無需客氣。這些人就像縮頭烏龜,爭端如果牽扯到自己,就躲在龜殼裡面,不敢出來。這就是典型縮頭烏龜的作風。

就因為打了一年多的筆戰,告了四位網友毀謗。讓我深刻的體會到部落格的人氣與虛名相當的虛幻,不切實際。如果刻意維持虛擬形象,就會被有心人士刻意攻擊。這些人會設置新的帳號,不斷的指名道姓的以惡毒、骯髒的文字攻擊,停掉一個虛擬帳號,就再申請一個虛擬帳號。但如果在第一時間就控告這些見不得人的網路敗類,這些人就不敢造次,因為每個部落格帳號都有IP位址,透過IP位址警方就可以循線把這些網路敗類揪出來。只要找出這些網路敗類,就在現實世界解決網路紛爭,這才是正本清源解決網路紛爭的方式。

如果不是在部落格打了一年多的筆戰,告了四位網友毀謗。如今我才能夠不受干擾,無拘無束的寫文。網路瀏覽人氣與名氣,對我來說相當的虛幻,沒有多大的意義。寫得開心、寫得自在,透過寫文讓自己觀念更加的清晰與明白,為自己留下人生美好的回憶與記錄,這才是我寫文的目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ankochin&aid=5511873

 回應文章

段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談寫作 文字讓我很享受(轉貼)
2011/08/07 14:32
“五年沒出書,是因為我一直沒辦法去面對我的那些不美好或不完美。有些東西寫了,我寧願把它收在抽屜裡。然而到現在,我已經能坦然地去面對自己與大環境的不美好,所以,我有了出這本書的勇氣。”劉若英說。對她而言,寫作是一種難以放棄的需求,“如果有人問我,人所有的表達形式,我最享受哪一種?答案絕對是文字。因為那是真正的自言自語,不用經過導演的認可,不用看見觀眾臉上的表情,不需要現場掌聲。寫字能讓我平靜,學習誠實,面對自我。(作者:劉若英)

段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如此。(網路轉貼)
2011/08/07 11:06

對我來說,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如此。

我一直相信,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生命中的大事小事,之所以會變成今日模樣,我想,總是其來有自。

也許有時事過境遷後,我會對某些事情,某些決定感覺遺憾,或者不甘心:如果那時知道如何如何就好了!然而,說這話的時候,我們都忽略了,其實以那時的智慧與擁有的資源,可能我們所能夠做的最佳決策,也就是那樣了。

但,事後我們常常忘了當時的心境,忘了當時的情境,用此刻的生命歷練去觀照當時,心裡難免有些不平與不解:唉,那時怎麼那麼傻呀!這種懊悔,不過是徒勞。不是千金難買早知道,而是--人生沒有走過後來的萬水千山,那時的我們就是沒有本事看清楚生命風景的虛實與輕重。

再活一次,再回到當年,我們會更聰明,更知道該做什麼選擇?未必吧。

話說回來,如果人生打從一開始就萬事完美,我們一開始就做了最正確的決定,就不犯過錯不留憾恨,那,我們又何必再多活後來的歲月?多活一時多一時改變,多活一日多一日智慧,這樣的人生豈不更有趣些?昨天的自己比今天差勁,在我看來,理所當然。

既然人生不可能rest,主客觀情勢不變,我們再做一次決定,也不會更高明,那麼也許當年的我們就非得那麼愚蠢不可了。

<時光機器>這部電影裡,人能夠回到過去,卻並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深愛未婚妻的男主角想盡辦法,搶先在歹徒開槍前就迴避,然而,未婚妻還是死了,沒有死於槍殺,卻死於車禍,死於其他任何一種男主角防不勝防的意外。

所以,生命裡,”如果”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只有如此,已經是如此這般的人生。而我相信,這樣的人生必然已經是在各種內在與外在條件下,我所能夠擁有的最佳人生了。

作家珍妮特。溫特森(Jenette Winterson)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每當你作出一項重大選擇時,另一個自己就活在那個被你放棄的選擇裡。--沒有走的那條路,看來似乎更迷人;沒有去的那個地方,似乎更有看頭;最終沒有牽手的那個人,似乎更該是良人......,之以會這麼執著地想,大概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另一個自己從虛擬的”如果....”中抽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