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3 10:57:55瀏覽880|回應3|推薦42 | |
讀書的目的是「掌握智慧」,了解各種行為處事的方法與態度。俗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許多智慧沒有親身經歷,只靠閱讀別人的經歷,很難有深刻體會。如何有效地透過閱讀來掌握難以言喻的智慧,作者提出5個重點: 重點1:區分知識與智慧 重點2:對照自身經驗 重點3:抱持謙虛態度 重點4:將感動瞬間銘記心中 重點5:抱持實踐的覺悟 (以上內容摘錄自經理人月刊51期) 記得十多年前剛接觸成功學之時,總把成功學的觀念當作「聖經」,不斷的閱讀,但年歲漸長,漸漸體會到如果沒有結合自身經驗的交互驗證,就會陷入成功學的迷思之中。就好比在股市多頭,市場景氣活絡之際,如果敢拼敢衝的人,賺錢機會確實比一般人要來得大。但如果碰到市場空頭,景氣低迷之際。越是敢衝的人,反而受傷慘重。所以任何事情都必須因時、因地、因事制宜,而不能一概而論。 書中的觀念必需結合自身的經驗及對人生的體悟,知識才能夠轉化成為智慧。否則就容易陷入死讀書,不知變通的處境。以前的我,總認為書中的知識與觀念才是正確無誤的知識與觀念。但讀得越多,越不這麼認為。原因在於有許多書籍的觀念相互衝突,但卻言之有物。如果只讀同類型的書籍.自然認為這才是正確無誤的觀念,但如果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反而能夠打開自己的視野,瞭解到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與觀點看待,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再加上時代背景、人生閱歷、知識背景、體會都大不相同,很多事情無法一概而論。 書中的知識與觀念除了知道以外,還要想辦法去實踐。經由實踐的過程,才會懂得很多事情不是如同書中所寫的如此簡單,還是需要親身經歷與體會,才能夠真正瞭解問題的核心是什麼?也許最後得出的想法與答案與原先所理解的觀念大不相同。 「道德經」、「論語」、「六祖禪經」、「聖經」我都看過,也覺得書中的觀念的確很棒。但碰到事情,我還是依據我的想法行事,並沒有完全遵照書中的觀念行事。而且我覺得這種方式,反而不會讓自己「自怨自艾」、「抱怨不斷」。而我的體會就是如同聖嚴法師所言,碰到事情「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逃避問題不可能根本解決問題,唯有面對、接受、處理,才能夠真正的放下。 書中的知識與觀念唯有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夠「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看書多年再加上自己的經歷與體會,我領悟到「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中的知識與觀念如果不能夠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知識與觀念,就無法應用在工作環境與日常生活之中。只要無法消化、吸收、實踐的知識與觀念,都不屬於自己所有。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