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5 11:00:35瀏覽435|回應0|推薦1 | |
煩惱心事,有憂鬱症的人, 如何學習《易 經》這般的陰陽變易? 如何讓生命中的當下,有所取捨呢?
人的生理,是屬於有限身體的成長過程, 然而,人的心理成長,確實是具有無限的思考空間,才會產生煩惱。
所謂:「相由心生」。 一般人可以理解的,就是外在的行為舉止是來自心衷思想所造成的。 所以經常的服用藥物治療,以控制身體的生理機能來抑制住心理變遷。
但也可以反過來說:「心隨相轉」。 歷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孟母三遷」,從外在環境中改變自我思考的態度成長。 從外在的環境中學習,漸漸的讓自我內在的心理,適時的得到改變的機會,也就是如何的從潛移默化中得到“認同自我”,這就是“認 份”。
生活經驗的經歷好與壞,只能成為取捨的參考值,心理;雖然是具備有無限的思考空間,其實在發展任何一種心理感覺的形容狀態時,都還是有界限的, 危險與安全、恐懼與喜悅、害怕與勇為、恐慌與接受、發抖與振奮,寂寞與滿足............, 好比喻;有一個創傷口的存在, 您是要一直挖掘瘡疤呢? 還是等待時間讓其復原?
有煩惱心事,憂鬱症的,總想回歸好的一面, 只要認同一個真實的自我,並不是那麼的困難的, 只要不要超越自我的想像空間,一切都好談! 讓生命中的當下,還是有所取捨的。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