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習齋生平略述
2013/08/31 12:20:00瀏覽72|回應0|推薦0
顏元(字易直,號習齋)乃清代儒學一開新風氣之人物。其思想一方面對宋明理學加以徹底的推翻,另一方面卻又下開清中葉戴東原、焦里堂等學。由於習齋在中國思想史上之特殊性,對習齋之學加以仔細的析論,此事似甚為必要。

不過,在細析習齋思想之前,我們宜先了解一下習齋之生平。徐世昌《清儒學案》曰:

顏元字易直,改字渾然,號習齋,博野人。父昶,幼養於蠡縣朱氏以為子。先生生四歲,父被掠至遼東,母改適他氏。年十九,補蠡縣學生,名朱邦良,事朱氏翁媼甚謹。既而翁有妾生子,先生為所閒別居。媼歿,持承重服。有舊鄰老父告以父非朱氏子,走問嫁母而信。朱翁歿,以義服大功。營葬畢,乃歸宗。出關尋父,歷遼東諸縣,徧市招帖。瀋陽銀工金姓婦聞而召至家詳問,則其妹也。父在東凡再娶生女,歿葬已十四年矣。招魂奉主歸,如初喪禮。先生少有異稟,讀書軏出己見。初好道家言,尋棄去,好讀史學兵法。乃徧讀性理書,奉周、程、張、朱之旨,立日記,刻苦勵行,期於主敬存誠。躬耕胼胝,必乘閒靜坐,居家制行,造次必於禮。三十後居喪,一依朱子《家禮》。有心未安者,尋討古經,以朱子所制不盡合,乃疑宋儒。因悟堯、舜之道在六府三事,周公教萬民以三物,孔子以四教,弟子身通六藝,所謂道學訓詁注疏皆空言也。又悟宋儒言性,分義理、氣質為二,不合於孔、孟之說,於是著《存學》、《存性》、《存治》、《存人》四編,以之立教堂上,設禮樂諸器,率門弟子進退揖讓於其閒,歌謳舞蹈,文行並進,分日考究兵農水火工虞,弟子各授以所長。嘗曰:「必有事焉,學之要也。心有事則存,身有事則修。家之齊,國之治,皆有事也。無事,則道與治俱廢,故正德、利用、厚生曰事。不見諸事,非德、非用、非生也。德行藝曰物,不徵諸物,非德、非行、非藝也。宋以後,諸儒著述皆空言,無實用。陸、王固禪,程、朱亦近禪。」評騭《性理書》,條辨之。身不出里閈,與並世諸鉅儒多未相見。貽書友人,諍李二曲之失。孫夏峰為同郡先輩,上書以所得者相質,請為提倡。惟陸桴亭學旨相近,稱為同調焉。自終父喪,棄諸生,而用世之志甚殷。嘗曰:「將以七字富天下:墾荒,均田,興水利。以六字強天下:人皆兵,官皆將。以九字安天下:舉人材,正大經,興禮樂。」其自負如此。南游中州,設醫卜肆於開封,借以閱人。夏峰已歿,訪其執友張仲誠於上蔡。論學謂:「孔門是為學而講,後人便以講為學。」仲誠學旨不同,亦是其言。肥鄉郝文燦興漳南書院,聘先生主講。未幾歸,遂不復出。康熙四十三年卒,年七十。所著書行世者,《存學編》四卷,《存性編》二卷,《存治編》一卷,《存人編》三卷,《四書正誤》六卷,《朱子語類評》一卷,《禮文手鈔》五卷。門人所編者,《言行錄》二卷,,《闢異錄》二卷,《習齋記餘》五卷,《年譜》二卷。弟子李塨傳其學而益昌之,信從者眾,世以顏、李並稱云。民國七年,從祀孔廟。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有更詳細的簡介:

顏元,字易直,又字渾然。河北博野縣北楊村人。生明崇禎八年,卒清康熙四十三年(1635-1704),年七十。父昶,為蠡朱翁義子,先生初名朱邦良。戊寅,年四歲,滿州兵入關,其父以不樂朱家虐待隨軍去,母改適。甲申,明烈皇帝殉難。癸巳,年十九,為諸生。先生幼學神仙導引術,娶妻不近。既而知其妄,乃折節為學。年二十餘,好陸王書。未幾,從事程朱學,信之甚篤。時翁妾有子,疏先生,更纔害謀殺之。先生不知非朱氏,孝愈篤。媼卒,泣血哀毀幾殆。或憐之,私告曰:「若父乃異姓乞養者耳。」先生大驚,問之嫁母所,乃信。翁卒,遂歸顏氏。初,先生居朱媼喪,時年三十四,守《朱子家禮》惟謹。古禮:「初喪,朝一溢米,夕一溢米,食之無算。」《家禮》刪去「無算」句,先生遵之,過朝夕不敢食;當朝夕,遇哀至,又不能食,病幾殆。又《喪服傳》曰:「既練,舍外寢,始食菜果,飯素食,哭無時。」《家禮》改為「練後止朝夕哭,惟朔望未除服者會哭」。先生亦遵之,凡哀至皆制不哭。既覺其過抑情,校以古禮,非是。自是遂悟靜坐讀書乃程、朱、陸、王為禪學俗學所浸淫,非正務。周公之六德、六行、六藝,孔子之四教,乃正學也。於是著《存學》、《存性》、《存治》、《存人》四編以立教,名其居曰習齋。先生既歸宗,欲尋親,值三藩變,塞外蒙古遙應之,遼左戒嚴,不可往。久之,乃如關東,時年五十,所至徧揭零丁道上。越一年,始得其蹤於瀋陽,沒矣。尋其墓,哭奠如初喪禮,招魂奉主,躬自御車,哭導而行。既歸,棄諸生,卒三年喪。五十七歲,先生將出遊,曰:「蒼生休戚,聖道明晦,敢以天生之身,偷安自私乎?」南至中州,張醫卜肆於開封。所至訪友論學,明辨婉引,人多歸之。六十二歲,應肥鄉漳南書院聘,為立規制,有文事、武備、經史、藝能等科。會大雨,漳水溢,堂舍悉沒,乃辭歸。越八年而卒。

大致上,習齋一生未曾任過官場之要職,其早年好陸王,及後篤信程朱,再而不滿宋明理學。其一生值得注意的事包括:居朱媼喪、遼左尋父、應肥鄉漳南書院聘等。習齋一生的著作主要為《四存編》。所謂《四存編》,即《存學》、《存性》、《存治》、《存人》四編。另外,又有《習齋記餘》、《習齋言行錄》,皆可見習齋之思想及生平事蹟。可是,欲窺習齋思想之大概,《四存編》已經足夠。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