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06 07:40:00瀏覽10|回應0|推薦0 | |
安祿山自從控制平盧、范陽、河東三鎮後,態度日益專橫。 加上嚴莊、高尚的慫恿,祿山遂決定起反作亂。 於是,自天寶十載 (公元七五一年) 開始,祿山進行一連串的部署,為造反作好準備。 概言之,祿山的部署包括以下具體內容: 一、 蓄養同羅、奚、契丹降者八千餘人,謂之「曳落河」。又另養善戰之家僮百餘人。 二、 積聚戰馬數萬匹、兵仗,以供戰時之用。 三、 大量充實財政力量,且暗中製作緋紫袍、魚袋等。 四、 以高尚、嚴莊、張通儒、孫孝哲為腹心,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廷玠、向潤容、李庭望、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慶為爪牙。 祿山養同羅、奚、契丹降者八千餘人,謂之「曳落河」。曳落河者,胡言壯士也。及家僮百餘人,皆驍勇善戰,一可當百。又畜戰馬數萬匹,多聚兵仗,分遣商胡詣諸道販鬻,歲輸珍貨數百萬。私作緋紫袍、魚袋、以百萬計。以高尚、嚴莊、張通儒及將軍孫孝哲為腹心,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牛廷玠、向潤容、李庭望、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慶為爪牙。尚,雍權人,本名不危,頗有辭學,薄游河朔,貧困不得志,常歎曰:「高不危當舉大事而死,豈能嚙草根求活邪!」祿山引置幕府,出入臥內。尚典箋奏,莊治簿書。通儒,萬歲之子;孝哲,契丹出。承嗣世為盧龍小校,祿山以為前鋒兵馬使,治軍嚴整。嘗大雪,祿山按行諸營,至承嗣營,寂若無人,入閱士卒,無一人不在者,祿山以是重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期間,儘管大將何思德於討伐契丹一役中戰死,安祿山的兵馬亦於此役中大為損耗。 (天寶十載,公元七五一年,八月)安祿山將三道兵六萬以討契丹,以奚騎二千為鄉導,過平盧千餘里,至土護真水,遇雨。祿山引兵晝夜兼行三百餘里,至契丹牙帳,契丹大駭。時久雨,弓駑筋膠皆弛,大將何思德言於祿山曰:「吾兵雖多,遠來疲弊,實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臨之,不過三日,虜必降。」祿山怒、欲斬之,思德請前驅效死。思德貌類祿山,虜爭擊,殺之,以為已得祿山,勇氣增倍。奚復叛,與契丹合,夾擊唐兵,殺傷殆盡。射祿山,中鞍,折冠簪,失履,獨與麾下二十騎走;會夜,追騎解,得入師州,歸罪於左賢王哥解、河東兵馬使魚承仙而斬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然祿山陣營勝在不乏善於應變的人才,且能團結齊心。 在史思明等人的努力下,祿山終能轉危為安,且有餘力對契丹施以反擊。 平盧兵馬使史思明懼,逃入山谷近二旬,收散卒,得七百人。平盧守將史定方將精兵二千救祿山,契丹引去,祿山乃得免。至平盧,麾下皆亡,不知所出。史思明出見祿山,祿山喜,起,執其手曰:「吾得汝,復何憂!」思明退,謂人曰:「向使早出,已與哥解並斬矣。」契丹圍師州,祿山使思明擊卻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換句話說,其實力並未被奚、契丹摧毀。 天寶十一載 (公元七五二年) 三月,安祿山再發胡、漢步騎二十萬出擊契丹,以洗雪去年戰敗之恥辱。 三月,安祿山發蕃、漢步騎二十萬擊契丹,欲以雪去秋之恥。(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有一李獻忠 (原名:阿布思),乃突厥來降者。由於他有才智、謀略,遂被玄宗重用,升至「朔方節度副使」,賜爵奉信王。 初,突厥阿布思來降,上厚禮之,賜姓名李獻忠,累遷朔方節度副使,賜爵奉信王。獻忠有才略......(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安祿山本來有意招納李獻忠,惜被獻忠拒絕。祿山於是因愛成恨。藉著出兵契丹的機會,祿山竟要求「獻忠帥同羅數萬騎,與俱擊契丹」。 獻忠有才略,不為安祿山下,祿山恨之;至是,奏請獻忠帥同羅數萬騎,與俱擊契丹。(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獻忠恐防途中為祿山所害,將箇中憂慮告知留後張暐,「請奏留不行」。張暐不許。獻忠由是被迫率領部眾大掠倉庫,叛歸漠北。 獻忠恐為祿山所害,白留後張暐,請奏留不行,暐不許。獻忠乃帥所部大掠倉庫,叛歸漠北,祿山遂頓兵不進。(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值得注意的是「祿山遂頓兵不進」一句。這充分反映祿山出兵不是為了「雪去秋之恥」,而是要「迫走李獻忠」。 祿山為了令自己造反成功,不惜斥逐有能力拱衛唐室的「異己」,使唐室陷於孤立。其部署之精密,於此可見一斑。 又祿山刻意善待吉溫,利用自己和吉溫的關係,長期探聽朝廷動靜,為自己作亂尋找「突破口」。 (天寶十一載,公元七五二年)國忠以司勳員外郎崔圓為劍南留後,征魏郡太守吉溫為御史中丞,充京畿、關內採訪等使。溫詣范陽辭安祿山,祿山令其子慶緒送至境,為溫控馬出驛數十步。溫至長安,凡朝廷動靜,輒報祿山,信宿而達。(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 山雨既來,將至的風暴已然相距不遠。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