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老對談
2021/03/20 00:58:13瀏覽103|回應0|推薦0

劉姥姥至賈母房中,

只見滿屋裡珠圍翠繞,花枝招展,並不知都系何人。只見一張榻上歪著一位老婆婆,身後坐著一個紗羅裹的美人一般的一個丫鬟在那裡捶腿,鳳姐兒站著正說笑。

請注意,曹雪芹這裡已轉換了敍事角度,由劉姥姥眼裡看榮國府中人。

「老婆婆」自然是賈母,捶腿的丫鬟則為鴛鴦。脂批:

奇奇怪怪文章。在劉姥姥眼中以為阿鳳至尊至貴,普天下人獨該站著說,阿鳳獨坐才是。如何今見阿鳳獨站哉?真妙文字。

之前寫劉姥姥的場口,鳳姐都是高高在上,刻下在姥姥眼中,看到鳳姐站在賈母旁說笑,除了是讓 Big Boss 現身,淡化鳳姐的尊貴 (也可謂交代鳳姐尊貴的由來),亦令讀者讀來煥然一新,有新鮮感。

至此,劉姥姥始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對鳳姐尚且極盡討好之能事,更何況對賈母?

劉姥姥便知是賈母了,忙上來陪著笑,福了幾福,口裡說:「請老壽星安。」

脂批:

更妙!賈母之號何其多耶?在諸人口中則曰「老太太」,在阿鳳口中則曰「老祖宗」,在僧尼口中則曰「老菩薩」,在劉姥姥口中則曰「老壽星」者,卻似有數人,想去則皆賈母,難得如此各盡其妙,劉姥姥亦善應接。

《紅樓夢》文字之精妙,在一個稱號上就能夠體現,雖異名同謂,卻各有深意。

賈母亦欠身問好,又命周瑞家的端過椅子來坐著。那板兒仍是怯人,不知問候。賈母道:「老親家,你今年多大年紀了?」劉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賈母向眾人道:「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健朗。比我大好幾歲呢。我要到這麼大年紀,還不知怎麼動不得呢。」劉姥姥笑道:「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若我們也這樣,那些莊家活也沒人作了。」賈母道:「眼睛牙齒都還好?」劉姥姥道:「都還好,就是今年左邊的槽牙活動了。」賈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聾,記性也沒了。你們這些老親戚,我都不記得了。親戚們來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會,不過嚼的動的吃兩口,睡一覺,悶了時和這些孫子孫女兒頑笑一回就完了。」劉姥姥笑道:「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們想這麼著也不能。」賈母道:「什麼福,不過是個老廢物罷了。」說的大家都笑了。

曹雪芹特別寫賈母、劉姥姥兩老對話,目的是想突顯:享盡富貴榮華猶有餘憾,捱盡窮困艱苦不代表無福。竊以為這是莊學要旨,也為曹雪芹獨到的人生領悟。

賈母滿屋珠圍翠繞,花枝招展,又有美人般的丫鬟服侍,很享福吧!但她說些什麼?「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聾,記性也沒了」,再享福也敵不過年歲增長,身體機能日漸下降,唯一可以做是活在當下,「不過嚼的動的吃兩口,睡一覺,悶了時和這些孫子孫女兒頑笑一回就完了。」

跟賈母不一樣,劉姥姥雖然年紀比較大,七十五歲,但因「生來是受苦」,要作「莊家活」,其身體竟比賈母的強健,只是「左邊的槽牙活動了」。眼花、耳聾、記性差倒不曾出現。

歐麗娟認為:

劉姥姥是不退縮、不憤怒的成熟老人。她不是安樂型老人 - 懶得思考,也不是憤怒型老人 - 看不慣賈家奢華。她從沒有用負面心態去跟他人比較,而是非常成熟地去接受這些事實,既不忌妒也不羨慕,在自己的軌道上好好努力,活到七十、八十歲,累積了許多人生經驗。

她又說:

《紅樓夢》第三十九回,有一段劉姥姥與賈母的對話。賈母說劉姥姥「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健朗,比我大好幾歲,我要到這麼大年紀,還不知怎麼動不得呢。」結果劉姥姥笑著說:「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若我們也這樣,那些莊稼活也沒人作了。」劉姥姥一點都沒有嫉妒,更沒有羨慕,她就是一個非常堅忍、知足守分的人。她真正了解,這個世界本來就要分工,每個人都去做賈母,都去做貴族老太太,那這個世界會停擺。劉姥姥的成熟之處就在於:她接受自己的使命,每個人命運都不一樣,都會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就承受老天給的使命,將分內事情做好,這麼一來也可以活出屬於自己的完善人生。

曹雪芹筆下的劉姥姥粗野但不失禮、賣傻但心明,看似不懂世局,但比誰都清楚潛規則。她讓讀者在賈府的尊貴豪奢之外,看到了尋常人家的艱困質樸。重要的從來不是金錢,而是遇到什麼都能處之泰然的人生。

賈母方面,其不帶青白眼,不擺架子,懂得用帶幽默感的自嘲面對困境,「什麼福,不過是個老廢物罷了」,不自傲自誇,亦十分難得,值得作為後世表率。

賈母又笑道:「我才聽見鳳哥兒說,你帶了好些瓜菜來,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個地裡現擷的瓜兒菜兒吃。外頭買的,不像你們田地裡的好吃。」劉姥姥笑道:「這是野意兒,不過吃個新鮮。依我們想魚肉吃,只是吃不起。」賈母又道:「今兒既認著了親,別空空兒的就去。不嫌我這裡,就住一兩天再去。我們也有個園子,園子裡頭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嘗嘗,帶些家去,你也算看親戚一趟。」鳳姐兒見賈母喜歡,也忙留道:「我們這裡雖不比你們的場院大,空屋子還有兩間。你住兩天罷,把你們那裡的新聞故事兒說些與我們老太太聽聽。」賈母笑道:「鳳丫頭別拿他取笑兒。他是鄉屯裡的人,老實,那裡擱的住你打趣他。」說著,又命人去先抓果子與板兒吃。板兒見人多了,又不敢吃。賈母又命拿些錢給他,叫小幺兒們帶他外頭頑去。劉姥姥吃了茶,便把些鄉村中所見所聞的事情說與賈母,賈母益發得了趣味。正說著,鳳姐兒便令人來請劉姥姥吃晚飯。賈母又將自己的菜揀了幾樣,命人送過去與劉姥姥吃。

賈母想吃劉姥姥帶來的田產,劉姥姥想吃魚肉,是一個象徵,象徵什麼?富人渴望過窮人的生活,窮人則汲汲於求富貴脫貧。

「今兒既認著了親,別空空兒的就去。不嫌我這裡,就住一兩天再去。我們也有個園子,園子裡頭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嘗嘗,帶些家去」、「賈母又將自己的菜揀了幾樣,命人送過去與劉姥姥吃」,此見賈母非常好客。

「鳳姐兒見賈母喜歡,也忙留道……」鳳姐一貫對賈母討好奉承。

「鳳丫頭別拿他取笑兒。他是鄉屯裡的人,老實,那裡擱的住你打趣他。」跟鳳姐尖酸刻薄、「狗眼看人低」迥異,賈母是真心誠意款待劉姥姥。她因此不許鳳姐向劉姥姥說難聽的話。

「又命人去先抓果子與板兒吃……賈母又命拿些錢給他,叫小幺兒們帶他外頭頑去」,不只對劉姥姥好,亦對板兒好,平兒「我們老太太最是惜老憐貧的」所言非虛。

賈母既待自己如親人,劉姥姥於是更加毫無保留,吃了茶,便把鄉村中所見所聞說給賈母聽,賈母越聽越覺有趣。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5775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