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康熙帝南巡
2020/06/25 20:45:20瀏覽181|回應0|推薦0

康熙帝曾六次南巡:

1. 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30 歲

泰山 –> 蘇州 –> 曲阜孔子廟

2. 康熙二十八年 (1689 年),35 歲

揚州 –> 杭州 –> 浙江紹興 –> 南京 (江寧)

3. 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年),45 歲

桑園 –> 高郵州 –> 杭州 –> 太湖 –> 揚州

4. 康熙四十二年 (1703 年),49 歲

濟南 –> 泰山 –> 淮安 –> 蘇州 –> 杭州 –> 蘇州 –> 南京 (江寧)

5. 康熙四十四年 (1705 年),51 歲

山東 –> 揚州 –> 蘇州 –> 松江 –> 杭州 –> 南京 (江寧) –> 京口 –> 揚州

6. 康熙四十六年 (1707 年),53 歲

淮安 –> 揚州 –> 南京 (江寧) –> 杭州

細觀其行程,有若干特色:

a. 登泰山顯權威

一巡、四巡皆有登山之舉。

b. 視察河道工程

一巡視察黃河北岸各項險要工程,二巡視察中河 (杭州城市內河),三巡閱黃河以南各處堤防,四巡至淮安視察河堤,五巡往高家堰 (今淮安市) 遍閱河堤。

c. 尊崇漢人文化

一巡至南京謁明太祖陵,親寫祝文,遣官往祭。到曲阜孔子廟,在大成殿行三跪九叩禮,親書「萬世師表」。二巡抵浙江紹興,祭大禹陵,親撰祭文,行九叩禮,制頌刻石,書額曰「地平天成」。三、四巡祭奠明太祖陵。五巡親赴明太祖陵行禮,兼命江蘇巡撫宋犖主持刊刻《資治通鑑綱目》。

d. 選賢與能、閱兵及赦免罪犯

三巡祭明太祖陵時閱兵。四巡檢閱杭州駐防官兵,並諭示高家堰堤防險人員應選比縣丞職銜稍大,家產殷實者擔任,此等人知自愛身家,且有選用之望,必能盡心防守。五巡在杭州演武場檢閱八旗,在江寧檢閱駐防官兵,赦安徽、江蘇等地死罪以下罪犯,從輕發落,兼在京口檢閱水師。

e. 給予賞賜

四巡對杭州駐防官兵賞賜銀兩。抵江寧祭明太祖陵時,賞賜隨從官兵及駐防兵銀兩。

跟以往隋煬帝下江南不同,二巡抵杭州,民間有人建立碑亭,稱頌德意,康熙帝諭以有損民力,下令停止。他又拒絕多在杭州逗留。三巡下旨:一切供給,由京備辦,勿擾民間。避免擾民過甚,是康熙帝南巡一大原則。《清實錄》有「簡約儀衛,鹵簿不設,扈從者僅三百餘人」可以為證。

不過,地方官員迎來送往,花費畢竟驚人。曹寅任江寧織造,與李煦四次接駕,《紅樓夢》第十六回記趙嬤嬤道:

咱們賈府正在姑蘇揚州一帶監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預備接駕一次,把銀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

還有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正是曹寅之孫,由此可見康熙帝南巡未必對民間全無滋擾,曹寅晚年卒之負債累累,虧空公家白銀數萬兩。

蕭一山解釋康熙帝屢次南巡原因:

玄燁以黃河屢次衝決,久為民害,欲親至其地,相度形勢,察視堤工。且以東南民情,未盡融合,而故國之思,所在潛萌,思有以震懾之。又欲周知地方風俗,小民生計,故屢舉南巡之典。(《清代通史》第一冊)

王翬、楊晉等以康熙帝南巡為題材,繪有《康熙南巡圖》,是極為珍貴的國寶文物。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39826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