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鄭成功攻台
2020/06/25 20:24:00瀏覽238|回應0|推薦0

順治十六年 (1659 ),鄭成功北伐受挫,困守廈門。他開始另覓根據地,補充匱乏的糧草。前荷蘭通事何斌 (福建泉州南安人建議鄭成功攻取台灣,說:

台灣沃野千里,實霸王之區。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國;使人耕種,可以足其食。上至雞籠、淡水,硝磺有焉。且橫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用。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十年生聚、十年教養,而國可富,兵可強,進攻退守,真足與中國抗衡也。 (轉引自黃良雄、劉城高《台灣史話》)

並獻上台灣地圖,講解原住民形勢及水路變化。順治十八年 (1661 年),鄭成功傳令大修船隻,預備出征。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台灣長官駐守熱蘭遮城,另有官員駐守普羅民遮城。鄭成功下令軍隊出航,通過鹿耳門水道,荷軍見鄭軍人數眾多,驚恐萬分。鄭軍登陸後,向普羅民遮城推進,試圖切斷其與熱蘭遮城的水陸交通。當時普羅民遮城守軍不足、水源被切斷、糧食缺乏,鄭軍順利入城。

鄭成功控制赤崁地區,進軍大員市街,從鯤身半島、海面以及北線尾三方逼進。荷軍決議放棄大員市街,將兵力、居民和物資撤入熱蘭遮城中。鄭成功派人勸降,未果,施以炮轟,卻損失逾千人。熱蘭遮城易守難攻,令戰事陷於膠著。

鄭成功改赤崁為東都明京,下轄承天府以及天興縣、萬年縣,又改大員街為安平鎮,建立政府組織,寓兵於農,推動農業開墾,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奈何農作物短時間內無法收成,加上強風阻礙運糧船抵達,缺糧問題越趨惡化,令鄭軍不得不強行向民間徵收糧食,爆發與原住民的衝突。缺糧問題直到運糧船抵台才告一段落。

荷軍獲得增援,士氣大振,在台江內海與鄭軍決戰,遭到重創,自此無力發動攻擊。熱蘭遮城陷於孤立,陸續有士兵向鄭成功投降。隨著烏特勒支碉堡和熱蘭遮城陷落,荷蘭東印度公司守軍投降、退出台灣,鄭成功將反清根據地轉移至台灣,金門、廈門則被改造為前線基地。

鄭成功為台灣帶來數萬移民,也引進明制的宮室、廟宇和典章制度。然而,張煌言覺得,鄭成功攻台,反而令永曆帝於雲南告急而無救兵,這是不能原諒的 (陳錦昌《鄭成功的台灣時代》)。錢謙益亦認為,鄭成功以台灣為根據地,恢復中原更無希望。

鄭成功死,黃昭、蕭拱宸等人擁立鄭襲 (鄭成功五弟),世子鄭經親率陳永華 (福建泉州同安縣人,明末舉人陳鼎之子。武俠小說中,陳永華被描寫成武功高強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馮錫範等人攻入鹿耳門,與黃安軍隊會合,殲滅黃昭等人,鄭襲最後被押回廈門軟禁,懼死而降清 (半夜率領官吏二百二十四人,士卒一百二十人及銀錢、船隻、槍械等物,投奔清朝),史稱「嗣位之爭」或「鄭經靖難」。

鄭經登基,重用陳永華,建立完善的中央集權體制,更建廟祭孔、設太學、把《四書》《五經》和科舉制度引入台灣。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3982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