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明末民變
2020/06/04 21:44:39瀏覽105|回應0|推薦0

崇禎元年 (1628 )陝西北部爆發大飢荒張應金 (混天王和王自用聚眾事,二人後來成為王嘉胤部屬。

王嘉胤在邊塞當兵,後逃亡返鄉。崇禎元年因荒年飢餓起事,轉戰甘肅、陝西、山西等地,自稱為王,設置官員。

同時還有高迎祥,李自成舅父,以販馬為業。明熹宗天啟年間在甘肅起事,崇禎元年流竄於陝西、山西、河北等地,號稱「闖王」。

崇禎四年 (1631 年) 六月,王嘉胤兵敗被殺。王自用代領其眾。崇禎六年 (1633 年),王自用作戰受傷,不久死去。李自成收其餘部二萬餘人。

崇禎八年 (1635 年) 四月,高迎祥邀請各路民變勢力在河南滎陽集會,張應金是其中之一。未幾他在戰場陣亡。

張獻忠,崇禎三年 (1630 年) 隨王嘉胤起事,嘉胤死,獻忠一度接受朝廷招安,翌年復叛。滎陽大會,獻忠有份參與,他同意高迎祥攻略東方,鳳陽因而失陷,明皇陵被焚。

李自成,陝北驛卒。思宗裁撤驛卒,導致李自成失業,無以為生,遂加入起義軍,謀求出路。《明史・流賊傳》:

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懷遠堡李繼遷寨……自成為人高顴深,鴟目曷鼻,聲如豺。性猜忍,日殺人斮足剖心為戲。

有學者據此謂李自成是西夏李氏皇族的後裔。

李自成投奔舅父高迎祥,稱「闖將」。滎陽大會上,他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獲與會者首肯。惟他與張獻忠結怨,自此李自成專攻黃河一帶,張獻忠率部攻長江流域。

崇禎九年 (1636 年),高迎祥中了陝西巡撫孫傳庭設下的埋伏,兵敗被俘,送往北京處死,李自成接收其部隊,繼稱「闖王」。

洪承疇、盧象昇專責圍剿流寇,卓有成效。可惜清兵犯邊益劇,二人先後被調至東北,一戰死,一被俘。李自成、張獻忠乘機發展勢力,被壓下去的民變竟死灰復燃。

崇禎十三年 (1640 年) 十二月,張獻忠偷襲襄陽,殺襄王朱翊銘。次年 (1641 年) 正月,李自成陷洛陽,殺福王朱常洵。二月攻開封,守軍頑抗,李自成撤兵。

崇禎十五年 (1642 年),李自成擁兵百萬,自稱「新順王」。他主張「均田免賦」(民歌有「迎闖王,不納糧」,屬左傾社會主義思想),又招撫流亡的貧苦農民,「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生,務農桑」,「募民墾田,收其籽粒以餉軍」。隨著潼關失守,督師孫傳庭被殺,李自成佔領陝西全省。崇禎十七年 (1644 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以党項人李繼遷為太祖,建國號「大順」。

與此同時,張獻忠攻克武昌,稱「大西」國王。

李自成率兵攻北京,沿途肆意殺戮,思宗見大勢已去,前往煤山自縊,史稱「甲申之變」。

順帶一提,牛金星乃李自成的謀士,天啟七年 (1627 年) 中舉人,曾建議「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為流寇陣營中少有的文人。

另有一羅汝才,以狡猾奸詐著稱,初附高迎祥,後附張獻忠,最後專事李自成。 李自成「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羅汝才卻貪財好色,好穿錦衣,李自成卒之使計把他殺死,汝才死後,其部將有投降明朝者。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378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