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明政權
2020/06/04 22:16:46瀏覽53|回應0|推薦0

崇禎十七年 (1644 ),李自成攻陷北京,思宗自縊殉國,明宗室及遺臣向南遁走,徐圖後計。馬士英等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稱弘光帝,建立南明政權。弘光帝以「聯虜平寇」為基本國策,謀求聯合清兵,消滅流寇。

馬士英為閹黨中人,與阮大鋮友好,阮大鋮曾迫害東林黨人。適值福王朱由崧的父親當年曾被東林黨人反對而做不成太子,此一統治集團上場,史可法等有東林黨背景的官員 (其恩師左光斗為東林黨人) 馬上失勢。史可法自請督師,前往揚州統籌守務,實屬迫不得已。馬士英不久推薦阮大鋮做官,朝廷內部越來越不和諧。終於清兵南下,揚州失守,史可法壯烈殉國,弘光帝、馬士英被俘身死。

東林黨、閹黨的鬥爭,沒有因內憂外患日亟而消除,反而延續到南明,非常可惜。

史可法早年師從左光斗,李自成入北京,他誓師勤王,中途得知思宗自殺,悲憤交雜。他不贊成立福王,覺得福王有七大缺點: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官吏,主張立潞王。奈何馬士英搶先一步立福王,史可法未幾遭中傷,出鎮守淮安、揚州兩地。朝廷為馬士英所把持,局面漸告敗壞。黨爭不斷的結果,是南明無法齊心向外。清廷改變態度,不願與南明合作,轉為否認其合法地位,要求其君臣無條件投降,「聯虜平寇」持續不下去。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死守,導致清兵傷亡慘重。揚州城破,多鐸惱羞成怒,下令屠城,史稱「揚州十日」。

王秀楚《揚州十日記》:

諸婦女長索繫頸,累累如貫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

日,天始霽。道路積屍既經積雨暴漲,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內潰。穢臭逼人,復經日炙,其氣愈甚。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室中氤氳,結成如霧,腥聞百里。

計六奇《明季南略》:

廿五日丁丑,可法開門出戰,清兵破城入,屠殺甚慘。

可見「揚州十日」之慘狀。

鄭芝龍等在福州擁立唐王朱聿鍵。方逢年等則在浙江紹興擁立魯王朱以海。由於兩政權無法合作,被清兵逐個擊破。鄭芝龍降清,其子鄭成功卻奪取臺灣,建立反清復明基地。

朱聿鍵死,其弟在廣州繼位,是為「紹武帝」。另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登基,是為「永曆帝」。

紹武、永曆二政權交戰,以永曆大敗告終。清兵陷廣州,紹武帝兵敗殉國。清兵陷昆明,永曆帝流亡緬甸。緬甸國王把永曆帝交吳三桂,永曆帝父子被殺,南明正式滅亡,為時十八年。

錢穆《國史大綱》總結南明歷史:

明北都既陷,南方爭事擁立。

福王在南京。(馬士英、阮大鋮以魏忠賢舊黨,擁立擅權,雖有一史可法,不足支此殘局。南京既敗,餘便無望)

唐王在福州。(別有魯王,在浙江)

桂王在肇慶。(以地最僻遠,故最後亡)

不到二十年,相繼破滅。(福王弘光一年,李自成亦敗。唐王隆武一年,張獻忠亦敗。桂王永曆十三年,奔緬甸,見執。復有鄭成功據台灣,至康熙二十二年始平)

惟清人所以得吞滅南明,其最重要原因,厥為漢奸之助。(金得汴京而不能有江南者,即因未有漢奸為之作倀。又清興已四十年,而金則驟起,亦其異)

清既入關,以洪承疇經略江南五省,孔有德徇廣西,尚可喜、耿仲明徇廣東,吳三桂徇四川、雲南,而三桂功尤大。(破流賊,定陝、川、滇,取永明於緬甸,又平水西土司安氏四方精兵猛將,多歸其部下。(張邦昌、劉豫為漢奸,所以無成,因其本無軍隊。至吳三桂部下,尤為明代邊兵精銳所聚。桂王所仗以抗衡立國者,亦皆左良玉、李自成、張獻忠之潰餘)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378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