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順治親政與因病早逝
2020/06/11 00:34:39瀏覽55|回應0|推薦1

福臨親政後,摒棄多爾袞對漢人高壓的態度,鼓勵漢人入仕,並與他們談論經史。恢復翰林院和內閣、重視儒家思想,尤其加快清朝漢化步伐,削弱滿洲親貴權力。

對外方面,琉球、暹羅、安南先後派遣使團前來納貢稱臣。吐魯番、哈密亦與清朝進行貿易。福臨善待藏傳佛教格魯派第五世達賴喇嘛,為其建造白塔,穩定了清朝與西藏 (曾獲蒙古在背後支持) 的關係,令清、藏外交正常化。惟俄國 (羅剎人) 不時在北方邊境侵擾,成為隱患 (直至《尼布楚條約》簽訂,清朝與俄國的邊界衝突才化解)。

南明永曆帝朱由榔流亡緬甸,被緬甸國王送交昆明吳三桂,吳三桂處決永曆帝父子,「反清復明」勢力僅餘下台灣的鄭成功。鄭成功乃鄭芝龍之子,母親為日本人。他聽從何斌建議,驅逐駐台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軍隊,控制台灣,建立反攻基地。「明鄭政權」仍沿用永曆年號,直到鄭克塽 (鄭成功之孫) 降清為止。

福臨晚年寵幸董鄂妃。民間流傳她就是秦淮名妓董小宛。細考三人生卒年,董小宛生於 1623 年,死於 1651 年。董鄂妃生於 1639 年,死於 1660 年。福臨生於 1638 年,死於 1661 年。一個剛步入青春期的男孩,會愛上大自己十五歲的女人嗎?這很難講得通。換言之,董鄂妃應非董小宛。

《清史稿・后妃傳》:

孝獻皇后董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

<端敬皇后行狀>:

其事朕如父,事今后亦如母,晨夕侯興居,視飲食服御,曲體罔不悉。朕返蹕晏,后必迎問寒暑。或意少亂,則曰:「陛下歸晚,體得無倦耶?」趣令具餐,躬進之。居恆設食,未嘗不敬奉勉食,至飫乃已。或命共餐,辭曰:「陛下原念妾,甚幸!然孰若與諸大臣,使得奉上色笑,以沾寵惠乎?」朕故頻與諸大臣共食。朕值慶典,舉數殤,后必頻教誡侍者:「若善侍上,寢室無過燠。」已復中夜憾憾起,曰:「渠寧足恃耶?」更趨朕寢所伺候,心始安,然後退。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后未嘗不侍側。

……一日,朕覽延讞疏,至應決者,握筆猶豫未忍下。后起問曰:「是疏所云,致軫陛下可心乃爾?」朕諭之曰:「此秋決,疏中十餘人,俟朕報可,即置法矣。」后聞之泣下曰:「諸辟皆愚無知,豈經陛下一一親讞者?妾度陛下心,即親讞,猶以不得情是懼,矧但所司審慮,豈竟無冤耶?陛下宜敬慎,求可矜宥者全活之,以稱好生之仁耳。」自是,於刑曹爰書,朕一經詳覽竟,后必勉朕再閱。曰:「民命至重,死不可復生,陛下幸留意參稽之。不然,彼將奚賴耶?」且每曰:「與其失入,毋寧失出。」以寬大諫朕如朕心,故重辟獲全大獄未減者甚眾。或有更令覆讞者,亦多出后規勸之力。

據此,董鄂妃不只是福臨的愛侶,亦為其賢內助,儼如初唐長孫皇后之於太宗。

可惜好景不常,董鄂妃誕下一子,此子不久夭折。傷心過度,加上操勞欠休息,董鄂妃於順治十七年 (1660 年) 八月病逝承乾宮,年僅二十二歲。

福臨是有情人 (周汝昌《曹雪芹新傳》指福臨能成段背誦《西廂記》),觀<行狀>可知。愛妻早死,獨活有何意義?他未必想拋棄江山出家為僧,但謠言傳到煞有介事,可見福臨當時確實悲痛欲絕。

董鄂妃逝世不夠一年,福臨於順治十八年 (1661 年) 正月病逝養心殿。儘管有傳他到五台山出家,但從康熙皇帝得位是因為其出過天花有免疫力,以此上推,福臨當死於天花。

康熙皇帝登基時只有八歲,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奉順治遺命輔政。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13838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