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3 23:15:44瀏覽3152|回應0|推薦4 | ||||||||||||||||||||||||||||||||||||||||||||||||||||||||||||
廖柏森 博客來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6949 台灣的英文學習者在用字遣詞時往往只按照字面意義,表面上看似正確,但不一定恰當。尤其從英美人士的觀點來看,常覺得我們表達的英文怪怪的,不太自然。換句話說,就算我們自認為使用的英文字義是對的,但英語為母語的人士並不是這樣使用,這就表示我們很有可能創造出所謂的中式英文(Chinglish)。 很多人理解英文字義的方式是查閱字典,但英文字典中許多字彙的中文意義看起來非常接近,而其實際用法卻有差異。例如要表達「目標」的英文字有goal和aim,但英美人士要說「達成目標」時都常說reach a goal,而不說或很少說reach an aim;表達「規則」的英文有rule和regulation,但「違反規則」通常是說breaking rules;「浪費」的英文有waste和squander,但要表達「浪費時間」則是用wasting time。又例如「大雨」的英文是heavy rain,可是要表達「大風」時就不能用heavy wind,只能用strong wind;相對的,要表達「大雨」時就是不能說strong rain,因為heavy不能搭配wind,而strong無法搭配rain。一般字典偏重個別字義的解釋,較少提供詞語間的聯結關係,學習者只有透過大量密集接觸詞語搭配,才能彌補傳統字典的不足。
而所謂搭配詞(collocation),簡單來說就是字與字之間的組合或共現關係(co-occurrence),某些字彙與其它字彙共同出現在一起的機會比較高,甚至已經約定俗成而被大眾所習慣使用。例如中文成語就是一種高度慣例化的搭配,我們會說「絞盡腦汁」,但如果學習中文的外國人說成「絞完腦汁」、「絞光腦汁」、「絞碎腦汁」,儘管構詞方式正確,意義也很接近,但我們就是覺得不對勁。而使用英文也是如此,我們絞盡腦汁所想出很多英文表達方式,但英美人士就是覺得不夠自然道地,也很難解釋到底是哪裡錯了,其實通常就是詞彙搭配不當的問題。
筆者身為翻譯教師,深知中英詞彙搭配模式的不同,從過去的教學經驗中,發現台灣同學的英文表達和翻譯方式常受母語中文的干擾,而經常產出不正確的英文搭配,例如國內同學就常犯以下的搭配錯誤: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