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教育之我見
2009/11/24 00:09:01瀏覽1849|回應1|推薦33

廖柏森 

       近期天下雜誌出版「生命教育」特刊,對台灣教育的現狀很有啟發意義,簡單來說,生命教育是要引導學生探索人生最核心的問題,例如「我為什麼活著?」「我該怎麼活?」,培養學生積極正向的人生觀等(文中引用孫效智教授語)。而教學的課程包括讓學生閱讀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有關倫理道德的文章,要培養學生直叩原典能力,來熟悉不同的道德理論(文中引文化大學課程) 

       我自己是哲學研究所畢業,對這些議題很感興趣,但是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在課堂上高談闊論生存的意義,尤其是學術性的理論分析,對於大部份非哲學系的年輕學子是不痛不癢、遙遠或甚至是厭煩的。我認為要理解生命意義,對個別的人而言是在其日常生活中實踐體悟而得,每一個體的生命歷程和意義都是獨特不同而且是多方面建構出來的,無法依老師在課堂上諄諄教誨來習得。我也相信很多學生在這種生命教育課堂上只想睡覺、打簡訊或啃雞腿,只要洪蘭教授不在場的話。 

        我並不期待生命教育會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生命理想和價值,這種課程很難「知行合一」或者說應該是「行重於知」,如同「公民與道德」的課程,難以期待上完後課就能讓學生具有現代公民素養和道德行為。不過達不到崇高的理想不代表沒有開課的價值,我還是極力支持生命教育課程,這種課程沒有那麼偉大,但是它很重要,而且讓學生從實作中體認會比課堂中講授理論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認為生命教育在課堂上能帶給學生的充其量是一項覺醒、一種意識、一個反省的契機,如果學生或多或少聽進去或感受到了,未來他們陷入人生的重大轉折或徬徨困惑時,就多了一種思考人生的方式或可能性來面對問題。一旦他們在人生過程中面對的問題多了,累積種種人生困境的歷錬,這些經驗中有些圓滿功成,有些不盡人意,也有些則造成不可抹滅的傷痕,但總是要切身經歷過後才可能慢慢形成對於人生的態度和意義,而且是自己的人生,不是老師告訴你的人生。 

      總之,生命教育的開始可以是在老師主導的教室中,但其完成一定是在於學生自己的人生裡。台灣的教育長久以來太偏重智育的養成,現在生命教育若能有好的開始就有機會產生好的結果。無論如何,雖然生命教育不容易,身為教師的我們卻永遠期盼教育出有意義的生命。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jason&aid=3525635

 回應文章

幸福的白開水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老師呀~
2009/11/26 21:19

老師教育英才真的很辛苦,

但現在很多學生往往都不受教,

與從前苦讀的學生比起來,

那些文學素養與修為差多了!

我認為洪蘭只是說出了該說的話,

但多數人不正式學生素養的問題,

反而群起攻之,

實在令人憂心.

Posen (trjason) 於 2009-11-26 22:53 回覆:

我和您 一樣都同意洪蘭教授的觀察,雖然尸位素餐的評論稍為嚴厲一些,但也是愛之深、責之切。

我最難過的是學生不尊重教師和其它同學的行為和態度,但是很多人卻詮釋成是教師教法無法吸引同學或自由學風的問題,這些都是失焦的討論。無論教師教得多差或台大學風有多自由,都無法證成或導出這些不尊重別人行為的結論。這是思想的混亂所造成的價值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