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靜一靜、理一理、想一想
2009/08/18 11:47:26瀏覽1012|回應0|推薦9
八八水災所帶來的創傷,不必我多敍述,相信大家在這些天的新聞上已經看得很多了。雖然天災是我們無法抗衡的,但是人事是我們可以主導的。希望每一次的老天爺發脾氣,我們都能靜心的想想,老天爺是不是也正在向我們傳遞些什麼訊息呢?

在此,我先對此次的受災户們表達最深切的關懷,也期許大家心中一定要有希望,有希望,就一定有未來。

也對所有參與此次救災工作的前線、後線工作人員、國軍將士及志工們,表達最高的敬意及謝意,您們辛苦了!我深信人在做、天在看,上天一定會保佑您們的。

至於那些政客及在政論節目上只會叫囂的人們,請你們閉嘴外,也別在傷口上繼續灑鹽了。只要是有知識及智慧的人都知道,這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關懷、鼓勵及有效率的處理災後救援工作,而不是「廢話」及「落井下石」,你們就閉閉嘴,停上作秀了吧!

不過,在悲情過後,有些事我們還是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再理一理。

這些天收到不少網友的轉寄文章,也跟直接前往災區的志工朋友們聊了一些他們的所見所聞及感想。在百感交集中,我想「盲目」及「茫然」,是此次援災計劃中遇見最主要的課題吧!

根據救災志工的說法,現場沒有任何標準的救援工作流程及有效處理安置計劃,讓許多的救援人力及物資形成白白的浪費,非常的可惜啊!

希望有關單位能儘早整理出一套流程,讓需要救援的朋友,快速而有效的達成救助;而眾多人民的愛心也能適得其所。

至於物資的捐贈,也不能盲目,否則便成了另一種的浪費。根據報導,目前蜂湧而至的物資,已經爆量而成了另一種災難,必需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處理這些不適用的愛心物資。因此要捐贈物資,麻煩請先上高雄、屏東及台東的縣政府官網去查詢,看看什麼物質才是他們最迫切需求的。

下列是兩位部落客友人Bart及工頭堅的網址,他們前兩天親自前往災區支援,朋友們不妨前去看看他們所見的災區狀況。

BART的Neverland : http://www.wretch.cc/blog/bart1/16031401
工頭堅:http://worker.bluecircus.net/archives/2009/08/post_499.html


此外,下列兩篇文章是朋友們轉寄給我的文章,也提供大家參考,用不同面相的角度去思考災後帶來的一些省思。



【商業周刊~國土之殤】 第1134期 2009-08-17
撰文者:張毅君

不過四十八小時,台灣,從「旱」轉「澇」。大自然的反撲,要我們更謙卑,重新學習。誠如作家小野所言:「歷史從來不會被大雨沖走,未來總是在一場大雨之後。」
你可能會不理解,老天爺為什麼總是要五毛給一塊?

四十八小時前,石門水庫一道道乾涸造成大地的裂痕,像是餵不飽的孩子,一張張開口渴望的嘴。

四十八小時後,全台灣泡在水裡,水流像是無數雙強勁的手,一一撕裂大地上任何一樣東西,滾滾泥水,斷橋、垮樓、崩路、活埋。水是輕柔,下手卻重。

老天爺開了一場玩笑,我們二千三百萬人卻笑不出來。這是一場共同承擔的劫難,我們誰都逃離不了。

三十年前,水產養殖是讓我們驕傲的,日本消費者盤中的鰻魚丼、石斑魚湯,來自養殖戶年年「進貢」,我們換到了鈔票,他們得到了美味。在大量抽取地下水之後,我們的鈔票換來鬆散的土質、年年下降的地層。

盧山溫泉、知本溫泉,不也是另一種驕傲?為了更靠近山、更親近水,讓來自都市的人重拾兒時回憶、重新認識山水,我們在河岸築起了度假飯店,我們在山坡鬆軟的地質上,硬是多擠出一、二公尺的地來蓋民宿。

一場大水,我們二、三十年來跟大地爭來的,一次都還給它了。

一代代傳下來的老智慧: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但對於人多地少、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來說,怎麼能接受這樣的觀念?

當然要爭!我們把大地的資源當成最廉價的生財器具,濫墾、抽取地下水、填海爭地、砍樹填地,創造經濟奇蹟,讓每一個人的生活過得更好。因為小,我們更要大,要台灣第一,養魚、養蝦、養花、種檳榔、種水果,都要第一。

我們抱怨洪水來得太急,自問一下,我們不也急著把免費的大地資源廉價加工後販售出去?

我們都一直要求速度,那是台灣的本事,要的是讓子孫豐衣足食,我們不理會大地的呻吟。百年台灣,耗盡了千年資源。

大地就像一個人,哪邊有傷口,哪邊就最脆弱。這回,台灣的傷口太深了,水流一刀刀把台灣的土地切割,而這些傷口,這一塊土地的人都有責任。

土石流什麼時候才會停?學者的提醒:等山坡地都沖成平地,就會停了!

這是我們要的答案嗎?如果不是,如果希望子孫下一代,不再為了洪流的生離死別而哭泣,我們能不能靜下心來,聽聽大地的聲音。
大地「委屈」了二、三十年,非得要它用激烈的手段抗議,才能喚醒我們?我們只會一直問:我們要什麼。問一問大地要什麼?它要的是喘一口氣、留一點生生不息的空間;而不要趕盡殺絕,用到一滴不剩。

如果還有下一個三十年、下一個五十年,颱風還是年年報到,風雨還是如期光顧,我們準備用什麼樣的心情來面對?日夜恐懼、逃離家園?還是挺直腰桿,不畏不懼?

這是一個機會,讓我們認清台灣的脆弱。如果就此放慢腳步,想一想,我們要一個全新的台灣,它應該是長什麼樣子。這次的水災,是一次總算帳,過去三十年犯的錯,不會一筆勾消;未來三十年台灣的新面貌,我們卻可以自己決定要什麼、不要什麼。如果與大地相處是我們未來最重要的功課,就要更謙虛聆聽。

莫為死者悲哀,請為生者流淚,留下來的人如果不能參透大自然反撲背後的智慧,往者在天堂還是會望著一張張流淚的臉孔,等著下一場災難降臨。




【錢,應該晚一點捐】(powerecho) 2009/08/16 01:16
撰文者:王尚智

有了過去「九二一」的經驗,以及在國際間看到許多有經驗的NGO進行救災的運作經驗,我始終相信也堅持,對於災難的捐款,「應該晚一點再捐」!
當初九二一的各界善款,尤其是彙總在「官方帳戶」的錢,很高的比例後來都被「亂用一通」。

事實上,即使是去年四川大地震至今重建的過程中,大陸中央盯的緊,但對於救難物資或者各方善款的被謬用,至今始終還是有大大小小的新聞被披露。
原因無他,因為現在是「災情訊息混亂」的階段!

至於各方捐款企圖幫助的「重建計畫」,更是還在天外天!

在未來以「重建鉅款」為核心的災區,無數貪婪的人性如綠蠅,絕對會對各方建設款項虎視眈眈!

於是,除非是「直接發放慰問金」這種,否則此刻連在災區如何「運用各方善款」其實也是抓瞎,毫無章法也很正常!

我無法忘懷,當初即使有李遠哲、劉兆玄在負責並監督整個九二一的重建計畫,最後仍然是數億的經費被折騰多年,最後有大筆大筆的錢,若不是撥到地方政府的鄉鎮局處,在一些莫名其妙的項目花掉;要不就是把錢,花在一些同樣莫名其妙的設備採購或表演活動上,來想辦法「核銷」這些善款。

當年李遠哲對此也曾經表達無奈與歉意。但其中的關鍵原因,還是在於整個專款預算,從「執行到核銷」的過程,仍必須有一個財務管理、會計主計,甚至官方審計的程序。

除非中央或地方部門自己按照預算項目使用,否則災民之中的許多需求,特別是某些「個案的需求」,有時並沒有辦法能有一個申請或核銷的「主體」;即使有了主體,經常也無法有足夠的核銷「單據」!

小錢可以想辦法「生出一些單據」,但數目稍微多一點的單據,就很難搞到了!
但這卻是預算費用,必須被依程序進行的標準程序SOP。

於是,當初在「九二一」的民間捐款在交由政府統一調度支配的經費之中,反倒有不少一向懂得「搞政府項目」的單位或組織,就以許多民間重建計畫之名,「幫忙核銷」了不少金額。

至於那些真正需要,卻不懂預算申請程序的社區災民或草根團體,卻只能一路辛苦的籌措下來。

當初包括我自身採訪與地方人脈在內,所有熟知這些「九二一預算」執行內情的人們,尤其是一些正派的民間團體,都對此憤怒與無奈不已!

我們來看看國外的捐款狀態!
首先,這也是為何在國際的危難災情之中,比較「有經驗的愛心捐款者」,始終會針對特定並且有真正救災專業或信譽的民間組織(NPO、NGO),才將善款捐給他們,並註明要求專款專用!

做為救災的「前線人員」,這些有信譽的民間組織,他們的動員與進駐,往往意味著「捐出的善款=直接的物資」;而這也是在救災當下,確實第一時間最需要的財務環節。

然而,國際間有經驗的捐款者,經常會看得更遠!
特別是把眼光與資源,望向之後漫長的重建之路!

因為從過去的經驗中,所有的災情從最初風狂雨暴的關心,到媒體逐漸轉移注意淡忘報導,乃至一般民眾也不再熱血澎湃,往往不過是「一兩個月之內」的事呢!
但災區漫長的重建,開始有點具體眉目,往往也正是在這「人們開始遺忘之際」!
事實上,真正負責任的民間組織NPO、NGO,這時也才會依照災區的個別需求,提出真正具體的「救援計畫細節」,當中包括針對性更為清晰的「專案」或「子方案」。

在這個人們與政府單位都難免開始淡忘的時刻,第二波、第三波,或接下來更深遠的承擔與承諾,才是對於災區或災民真正有意義的付出。

儘管,從過去「九二一」的經驗來看,這些坦白說「更為成熟、更能負責也更具效益」的方案,反倒在此時,較之前更難募到足夠的人力資源與金錢。

因為,絕大部分人們以一種「衝動的愛心」捐款,在第一時間早已經痛快付出,如今卻難免手頭緊繃了!

因此,我自己始終認為,救災的錢,實在應該晚一點再捐!

「捐給具體與特定的計畫」,尤其是那些在財務規劃上確實也負責的計畫,才是真正「有智慧的愛心」展現!

第一時間的捐款,應該讓「政府機關、國際友人、企業財團」去撩動風氣、敲鑼打鼓,或者做為一種社會責任的「表白自清」都行;因為這些捐款,對於企業而言,其實也是能夠「抵稅」的。

而我們這些真正關懷「後續救災落實」的市井小民,何妨把我們有限的錢等一等,等到真正適合或值得我們慷慨協助的「真正計畫」出現了,也具體了,再瀟灑揮出!

當然,也會有一些非常有經驗或有信譽的團體,或者如這次TVBS基金會,直接在災情的第一天,就直接鎖定災區孩子今後的「教育」支援,這種針對性強的計畫,也不錯。

總之,就是不要「一窩蜂」!即使是愛心捐款,也不應該如此!

這當中,對於各界捐款最後「導入政府統一調度」,我最為感冒!

那幾億幾億的捐款,我們要如何真正相信地方政府局處或公務機關,連此刻的救災資源都搞得亂七八糟,他們如何可能有「為災民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態度與創意?

還有,民間組織當中,別有用心或者財務混,趁機亂混水摸魚的也不少!

每一次打著賑災募款的騙子,也總是在第一時間此起彼落,甚至堂皇上街。能被抓到的少之又少,我們怎麼可以不「謹慎捐款」呢?

我也並非責怪懷疑,要能運用各方善款,其實不只責任大,壓力也大!

因此過去許多出面籌款的媒體或活動,往往在募集了大筆款項之後,也沒有能力好好管理運用,最後許多也還是草草捐給其他民間組織了事。

一如現在我們所見,到處都在為災區募款!而募款的單位卻不見得已經對於應用捐款,能夠提出胸有成竹的具體方案呢!

對於慈濟、法鼓山、佛光山、展望會等這些「知名度」甚高的單位,從國際對於NGO的標準來看,他們大都沒有具體公布每年或專案的「財務報表」的習慣呢!
儘管我不會懷疑這些奠基在宗教情操的團體,但我也相信,各方流向這些單位的善款仍為主流,再加上政府今後的「許多費用還是會撥給他們」,我認為實在不用錦上添花了!

我特別想呼籲,屆時我們可以多注意,這次無情重創以山區原住民部落為主的災情,如今已經可以看見這次災情過程中,許多原住民青年的「自覺、投入與承擔」;對於這些未來可望興起的「原住民青年自救」的必然潮流,不妨我們此刻先「留一點錢」來幫助他們。

這些不見得懂得申請政府項目,也沒有立案的能力或專業的年輕人,他們所在意的對象與從事的方法,也將不會與慈濟、法鼓山、佛光山、展望會、紅十字的方向一致;但毫無疑問,他們才是由災民的核心內在力量,也是真正能在災區重建的環境與人心之中,長出真正「新的枝葉、新的花朵」的關鍵!

所以,請網路上「遠光看得更遠」的朋友們,把錢,晚一點捐吧!

別讓我們的善款與愛心,一時衝動卻隨波逐流!我們一起真正用心用智慧,把愛心與金錢捐給這些,今後真正會開在苦難災區中的「希望之花」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aveldanny&aid=323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