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工商社論-為「歪打正著」的稅改成功慶與思
2011/01/13 20:24:53瀏覽133|回應0|推薦0

2011-01-13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就在我們發表「我們實在不能再忍下去了」社論後的隔天,立法院居然快速通過了所得稅法修正案,將軍教免稅優惠一舉取消。歷經長達二、三十年紛爭的軍教免稅問題,總算畫下了休止符,這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重大勝利,值得全民高興。我們在社論中大聲呼籲,「只要馬總統宣示決心與魄力,府院黨就能同步一致完成這項歷史任務」。 雖然不敢邀功說馬總統係看了我們的社論後,決策態度才硬了起來,但看到報導說馬總統在五人小組會議上,堅決明快地表示「這是原本就要做的事,該過就過」,為取消軍教免稅補上了關鍵的臨門一腳,我們仍不禁要為我們一向堅持的論點與建議果真是對的而感到無比欣慰。

     從民國44年實施軍教免稅開始,隨著時間的經過,優惠的範圍便逐漸擴大。稅法原先僅以國小教師為實施對象,而後擴及至連職員也包括於內,其後又往下擴大到幼稚園及托兒所之教職員。尤有甚者,民國68年由於實施9年國民義務教育,從而又將中學教職員一併納入免稅範圍。由此可推知,如果軍教免稅優惠未取消,當馬總統日前宣布的12年國民義務教育政策真的付諸實施時,這項免稅必將再次擴大至包括所有的高級中學教職員於內,從而其所造成的稅制不公傷害亦將更為嚴重。對整個社會而言,此毋寧是這次取消軍教免稅立即創造出來的「虛擬」貢獻。

     翻開取消軍教免稅的改革史,其間充滿了艱辛的歷程。早先只要一提出來便被決策高層否決,甚至引發軍教團體大反彈,整個議題連要形成政策都很困難。之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財政部總算敢於嘗試把此議案提送到行政院去討論,只是最終都因為事涉敏感而遭到行政院擱置的命運。直到民進黨執政後的第3年,行政院才正式提案修法將取消軍教免稅問題提送到立法院審議。其間,為了減少抗拒改革阻力,被迫提出了「課多少補多少」的妥協方案。不過,由於軍方及教師杯葛的力道猶在,再加上朝野對國防部及教育部的配套措施缺乏共識,修法工作始終無法在民進黨任內完成。

     這次無預警式的改革成功,其實充滿了錯綜的政治弔詭。首先,取消軍教免稅已是全民的共識,早先站在歷史情境所論述的理由,終究抵不過時空環境變遷下社會價值的檢驗。再加上「課多少補多少」的妥協,即使是軍教團體亦難以有反對的立足點。這樣的民意氛圍讓政客們喪失了許多政治利害的操作空間。其次,立法院民進黨團誤判情勢,以為國民黨不敢通過此案,不但猛批國民黨的改革決心,甚至更揚言不惜以杯葛總預算為武器。未料因此反而被國民黨找到了借力使力的機會,倒打一把,弄假成真。其三則是自馬總統就任二年多以來,嚴格而論,所有地方選舉國民黨從未贏過,施政滿意度亦始終低迷不振。加以最近二代健保改革與18%優惠存款利率等問題引發社會對國民黨製造階級對立的質疑,為了扳回此一劣勢,國民黨才有此「吃了秤砣鐵了心」的表現。其實,這些種種都還是脫離不了政治算計的本質。

     由此經驗,不但讓我們對政治情勢的詭譎多變開了眼界,更讓我們對改革的成功需要依靠的竟是「運氣」感到萬分無奈。但是,從結果論,軍教免稅的取消仍然是我國稅制史上一件劃時代的成功改革,值得慶賀。雖然由於飽受數十年「狼來了」的折磨,如今突然改革成真,大家難掩有些不敢置信的夢幻感覺,但誠如民間稅改聯盟所言,這仍然代表了「遲來的正義」。於此,我們為馬總統能夠展現維護社會公益的決心與魄力慶;為稅制公平的提升與改善慶;更為國家社會的成熟與進步慶。

     惟改革是一項不可中斷的希望工程,求變更是民眾心中最大的期待。從馬政府成立開始,雖然的確提出了許多稅改事項,但多半係以減稅為主,造成政府財政壓力的增加。其中或有取消免稅(例如軍教與促產條例的免稅)的「加稅」措施,但所有增加的稅收都拿來用於彌補其他減稅的損失或支挹其他經費的增加,對政府財政失衡的改善毫無助益。尤有甚者,這種偏頗的作法仍在持續中。軍教免稅才剛取消,日前立法院卻又通過了噸位稅的實施,給予海運事業營所稅幾乎免稅的優惠。財政部剛剛才公布去年全國稅收短徵了44億元,其中採取減稅措施係最重要的原因。盱衡這3年來的財政狀況,馬政府的債務累積又快又巨,財政的穩健受到嚴酷的考驗。

     其實,財政與租稅的改革主要責任乃在於財政部。但遺憾的是,我們的財政部迄今為止似乎並沒有太多改革的警覺性。不但對外宣稱「中華民國的財政是世界最好的」,還一再否認我國租稅所得重分配功能的衰退與不彰,更還硬?強辯我國的債務餘額並不嚴重,其理由竟是因為我們的比率尚比某些國家為低。雖然我們知道這次軍教免稅改革的成功或許是政治環境的運氣所造成,但若財政部對推動稅改的態度不能主動、積極與負責任的話,未來的稅改路將充滿更多的風險變數。畢竟,像這種「歪打正著」的改革運氣,不是每次都碰得到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79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