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立報社論:應建立公平的社會分配機制
2011/01/11 22:30:02瀏覽176|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1-1-11 20:43 作者:社論

總統馬英九10日表示,政府今年不僅不會裁員,還正在慎重考慮為公務員加薪。這一訊息,表示官方對台灣經濟好轉有確切的掌握,也對隨之而來的財政收支深具信心,可以照顧薪資凍漲5年的公務人員與政府受雇者。然而,除了替軍公教人員調薪之外,如何建立一套更公平的社會分配機制,讓經濟成長的利益分潤給更多人,削減民眾的相對剝削感,恐怕才是馬政府迎向2012的嚴峻挑戰。

果然,已有綠營名嘴以公平性為由提出了似是而非的質疑論調:「軍公教人員不加班、福利比一般企業好,憑什麼調高薪資?」「金融風暴放無薪假時,軍公教人員有減薪嗎?憑什麼經濟一好轉他們就帶頭調漲薪資?」

為什麼說是似是而非之論?很簡單,真要站在受薪階級的立場,薪資與福利的水平只有往上看齊,豈有向下壓低的道理?若覺得軍公教人員福利好,就應該形構輿論壓力要求私人企業比照辦理,怎會反過頭來,以私人企業的低水平福利來作為限制公部門漲薪的口實?同樣地,站在受薪階級的立場,面對金融風暴時,該批判與質疑的是企業主的無薪假措施,以及當企業主將經濟衰頹轉嫁由勞工來承擔時,政府卻無所作為;而不是反過頭來,要求政府比照私人企業的剝削模式,讓公部門的受雇者也同樣受害。這根本是顛倒是非之舉,假藉公平之名以遂行其政治鬥爭之實。

然而,回過頭來說,上述種種似是而非之論,卻往往能在基層產生有效的動員。歸根究底,馬政府遲遲未能提出更公平的分配機制,導致基層民眾產生相對剝削感,這是社會實像,不能全怪綠營名嘴藉機搬弄是非。

據主計處調查,連續2年有逾百萬的勞工月收入不到2萬元,而月收入不到3萬元者近360萬人。這反映了當前就業結構的二元化,非正規勞動與日俱增,尤其是部分工時及派遣勞動者,他們和最基層受僱者的工資往往處於最被壓低的臨界點,即便勞委會已於今年9月將基本工資調漲了3.5%,他們的生活卻仍難以擺脫貧困化的威脅。此乃貧富差距最明顯的表徵。

如今,隨著後金融危機經濟復甦的全面發展,兩岸經濟合作進一步打開了台灣經濟活路,而在此高成長的背後,馬政府亟需面對的正是兩層社會分配的課題:第一,目前的高成長主要來自出口貿易,包括對大陸的出超所帶來的利差,但卻尚未全面帶動對島內經濟,因而許多依賴內需的產業所雇用的勞工,仍對經濟成長毫無感覺。而這回軍公教人員的加薪,能否成為一催化劑,促成企業加薪並帶動內需市場,似仍有待觀察。

第二,也更重要的,不論藉由公部門的調薪以邁向馬政府所謂的「全面消費的時代」是否能成真,政府都需要建立一套更宏觀、更公平的社會分配機制,而不是全然將分配的問題交由經濟規律去調節,否則,一旦金融海嘯再度來襲,被犧牲的仍然是受薪階級的利益,而被淹沒的則是馬政府的執政信用。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78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