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荷蘭企業不裁員…政府撐腰
2011/01/11 20:17:37瀏覽124|回應0|推薦0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2011.1.11

荷蘭達富重車公司(DAF2008年產量銳減逾半,但在政府協助下靠著縮減工時與薪資,保住了近80%全職員工的飯碗。

達富重車57歲的電腦操作員席歐表示,雖然他工作時數減少,但在政府補助下,卻能保有原薪資的85%,總比失業來的好。

自從爆發金融危機之後,荷蘭、德國與奧地利都相當仰賴「短時工作計畫」,讓民眾得以保住工作。這三國都成功遏止失業率飆升,尤以荷蘭成效最彰。根據歐盟統計局,荷蘭2009年第三季的失業率僅3.7%,躋身失業率最低的富國之林。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就業政策部門主管史卡佩塔表示,許多國家都採用就業補助計畫,但荷蘭應該是其中最成功的國家。挪威雖然失業率低於荷蘭,但主要原因是利用石油資源來刺激就業。

荷蘭政府早在2008年挹注20億歐元(29億美元)施行就業補助方案,但許多人認為荷蘭的低失業率要歸功於金融危機前未雨綢繆的就業方案,而非金融危機後的亡羊補牢。

荷蘭政府在德國納粹佔領期間立法通過短時工作方案,並保留自二次大戰之後,不過只用於必要之時。經濟擴張時,荷蘭政府往往避免祭出就業補助。此外,荷蘭政府也鼓勵約聘制的臨時工作,認為此舉可增進企業的雇用與解聘能力。

荷蘭近幾年想辦法縮減依賴失業補助的人數,採取爭議性手法嚴格篩選殘障資格,2008年更將殘障申請補助人數縮減至2萬人,是2002年的五分之一。荷蘭在金融海嘯前的失業率約為2.7%,人手不足的企業還得從東歐增聘員工。

金融海嘯過後,荷蘭政府、各工會代表與勞方隨即達成薪資補助協議,還有人將這次協議比喻為中世紀開始的「填海造陸模式」,也就是洪水來襲時,荷蘭人民不分階級與地域之別,大家齊心協力一起挖溝排水。曾任荷蘭社會事務暨勞工部長多納(Piet Hein Donner)指出,就業補助目的在避免企業對於金融危機反應過度,才不會無端裁掉景氣回春後所需的人手。荷蘭200811月推出首波短期工作計畫,補助對象是營收連續兩個月下滑30%的企業。企業縮短員工的工時,政府則補助員工損失的薪資。總計有2,000多家企業提出申請,政府共支付逾240萬小時的薪水共2億歐元(2.6億美元)。補助期限最長六個月,到20094月底截止。

荷蘭政府也在同時成立一個企業諮詢網絡,提供大小企業諮詢服務,以協助他們了解是否適用於這套就業補助計畫,避免走上裁員之路。假如企業還是無法避免裁員,這個諮詢小組也會協助員工找工作。

這套方案到期後,荷蘭政府繼續推出10億歐元(14.5億美元)的「兼職失業計畫」,放寬可申請的企業條件,營收未大幅下滑的企業也能申請。企業最多可減少員工工時與薪資的一半,荷蘭政府則補助員工所損失的70%薪資。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78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