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井邊之蛙:新聞解讀能力更勝客觀報導
2010/12/29 22:46:29瀏覽196|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0-12-29 21:09 作者:徐世輝

日前,某媒體記者在離職前夕,在部落格上所寫的公開信,引發對「業配新聞全面進駐媒體」的關注,一時之間吸引眾多焦點。新聞學者疾呼「置入性行銷與業配新聞」退出媒體,並且擔心這類操作模式會損及閱聽人在掌握資訊的權益。

此事之所以引發關注,原因之一,是小有知名度記者的自我剖白所帶來的關注;原因之二,則是學者擔心不良的產業環境,會斷送相關科系學生的出路。

但是,嚴格說來,業配新聞,甚至置入性行銷,都不是新發生的事情,民眾早該有因應之道,要說這樣的新聞報導會損及民眾「知的權利」,似乎是將轉移了焦點。台灣民眾欠缺的,並不是所謂的「客觀」報導,而是解讀新聞的警覺性。

所謂的「客觀」、「公正」報導,其實是個幻影。「客觀」,往往是是自我立場的宣示而已,在現實中不存在,即使是所謂的「客觀」,基本上都是一種價值判斷。媒體從業人員不斷的強調「客觀」新聞對於讀者的影響,其實是貶低人的判斷能力。人並不是完全沒有判斷力。

查證,其實是大部分人在面對資訊時,最常出現的動作。不過,大眾媒體並不強調「查證」,一般人在面對專業領域之外的新聞時,也彷彿進入人格分裂的狀態,那種面對工作領域相關新聞的精明幹練,完全消失無蹤。於是,我們會看到一個科技業從業人員,看到網路上的業內八卦,會進行查證。相對的,對於維基解密的政治爆料、八卦週刊的藝人動態,卻毫不遲疑的全盤接受。

有人將此歸類為「媒體識讀」的能力不足。不過,事情似乎沒有辦法這麼簡單的劃分。因為,一般人並不是欠缺辨別資訊的能力,而是,對於自己不熟悉的特定領域訊息,沒有相關的警覺性。最典型的,就是一般人在聊天時聽到「口碑商品」、在超市遇到的試吃活動,並不會全盤接受、把訊息視為正確無誤,而會去進行查證、判斷。甚至,各行業從業人員,在工作時接收到專業的新聞訊息時,也會進行交叉比對。這也是大眾媒體,甚至專業媒體所做出的各種「名人排行榜」,在同業眼中公信力卻不見得很高的原因。

媒體從業人員焦點集中在新聞的公正性,似乎讀者只關心、應關心此點,卻沒有注意到,在網路盛行的時代,資訊的查證,比資訊「不含雜質」更為重要。即使是所謂的「公正客觀」新聞,它仍然會被讀者進行查證。因為,從複雜多元的訊息中過濾出有用的知識,這才是人最可貴的能力。

(策劃人員)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74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