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立報社論-健保商品化的迷思
2010/12/20 22:43:09瀏覽207|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0-12-20 22:00 作者:社論

  健保改革的導火線在於健保的虧損。自1995年台灣開始實施全民健保以來,支出不斷增加,從1996年的23百多億元到2008年的42百多億元。短短13年,健保耗費幾乎增加一倍,平均每年增長率高達8%,造成台灣全民健保體系巨額的虧損,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

  楊署長是當年台灣建立全民健保體系的主要規劃者,對於台灣全民健保的財務罩門知之甚深。這是衛生署楊署長一上任就表示要改革健保收費方式,以解決健保的財務危機的緣故。楊署長勇於任事,在健保財務還沒有全面崩盤前就主動推動健保改革,值得讚許。但是,我們認為,目前的改革並不能根本解決健保的虧損。

  健保的虧損,根本問題在於支出年增長率高達8%。年增長率是類如複利的指數函數增長速率,連本帶利式的滾動,長期而言這是個十分驚人的增長率,遠超過台灣經濟成長率,更別說政府的稅收增長率以及家庭收入增長率了。這種高增長率如果不能大幅度削減,任何增加費率或加稅的措施都只能具有短期的作用。不解決節流只考慮開源,以如此龐大的支出總額,不僅政府的財政難以負擔,甚至會拖累經濟的成長。要之,台灣的總體經濟成長根本不能負荷如此嚴重的健保支出年增長率。

  台灣健保的支出增長率為什麼這麼驚人?原因當然複雜多端,但是根本因素在於健保被視為一種營利事業。各種健保相關單位,特別是醫院與藥商,在追求利潤的驅動下,各種昂貴的設備,藥品,不管對疾病有無必要,總是盡量使用或處方,以創造醫療或藥品企業的營收。如此,大量可以避免的開支就此冒出來了。同時,預防性的措施促進民眾健康,顯然有悖於更多民眾就醫,亦即更多顧客上門的機會。

  在營利的指導原則下,預防措施、公共衛生與健康教育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民眾既缺乏足夠的預防保健、健康知識又不足,不僅亂逛醫院、亂吃藥,增添許多健保開支;而且往往醫壞身體,造成更多不必要的病人,也帶來不必要的健保開支。所有這些現象的根源,都是基於醫療事業營利化。

  營利化的基礎是商品化。人類社會的活動,有一些不宜商品化,包括文化,教育,保健等等。例如,教育常被要求具有愛心,但是愛心如果有價格的話,就不算愛心了。可見並非所有人類活動都適於商品化。我們認為,保護民眾健康的活動也不適於商品化。如果醫生視病人為營利來源,還能視病如親嗎?盲目將醫療活動商品化,不僅把人物化,更促成健保支出的無底洞。這是台灣目前健保問題的根源,衛生署不要只見短期財務的平衡而忽略根本的問題。

※不願面對的健保真相  http://blog.udn.com/tpa285/4719071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716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