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立報社論-反ECFA 一場沒有群眾的程序紛爭
2010/08/17 22:25:19瀏覽197|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0-8-17 21:26 作者:社論

  據悉,爭議許久的兩岸經濟協議(ECFA),可望在朝野互相讓步,「一分協商、各自表述」的情況下,在立法院地二次臨時會中順利完成二讀。消息一出,民進黨究竟反不反ECFA,再度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

  回顧這一年來的變化,其實從ECFA的議題浮上檯面後,歷經兩英辯論、626遊行,民進黨始終沒把自己的立場說清楚。早期,曾有「主權讓渡說」,質疑馬英九簽署ECFA是賣台行為。但隨著早收清單出爐,民眾赫然發現,對岸的「讓利」讓台灣在整體利益上成了贏家。另一方面,學者專家指出,國際上任何牽涉到關稅的經貿協議,在形式上都是一種主權的相互讓渡,因為關稅即是「主權」的一部分,即便強權如美國,也不能例外。凡此種種,皆讓「主權讓渡說」站不住腳,於是民進黨棄守ECFA的實質問題,改打「民主」牌,要求國民黨簽署ECFA的過程必需符合民主程序,不能黑箱作業。但問題是,民進黨為何在程序問題上,從「公投」到「條列是否該逐一表決」一路退守、幾至潰不成軍?

  究其實,誠如多方評論所言,民進黨內部早已意識到,在兩岸和解及民眾對經濟發展的期待下,反ECFA只能對深綠的群眾說,卻絕不能成為五都選戰的政策主軸。但在此我們要進一步指出,從「民主」的角度出發,民進黨本應能對ECFA的議題提出更深層的社會省思,只可惜,該黨打著民主的大旗,卻從未真正關注如何深化台灣的民主,這是該黨在面對兩岸經貿合作議題時捉襟見肘的另一層因素。

  怎麼說呢?ECFA這個看似純然的經貿議題,如何能跟民主扯上關係?

  年初,由民間團體所組成的「兩岸和平論壇」,即針對ECFA向馬政府提出深刻的建言:「在後冷戰時代,兩岸經貿合作乃不可逆的趨勢,但兩岸合作所創造的和平紅利,應該轉化為民生福祉的社會資源,擴大辦理各項社會福利,而直接獲利的產業則應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加強勞工福利,改善勞動條件,從而讓基層民眾擁有共多的自主權。」

  從實質民主的立場出發,此一建言,其實正是民進黨在ECFA議題上能有別於國民黨的批判思考。回溯民進黨的歷史,從1980年代的黨外運動開始,支持群眾多半為工、農族群。既如此,深化台灣的民主,將之落實為社會正義,讓工、農群眾擺脫經濟與社會的枷鎖,從而在政治上取得實質的參政權,才是民進黨該走的路。

  但反觀這30年來的歷史,民進黨把「台獨」跟「民主」這兩條路線綁死在一塊,並以此建構了「反共/反中」的意識形態;卻在2000年執政後,不斷用反中的意識形態來打壓社會民主的聲浪,從那之後,民進黨逐漸脫離了工農群眾的實質需求,而民主就只是程序問題,是代議與選舉。民進黨讓自己變成一部選舉機器,工農群眾則是被動員去投票的死忠部隊。這正是他們在面對兩岸新局時,極力試圖在選票市場上區別於國民黨,卻又無法提出吸引基層群眾之政策主軸的主要因素。

  民進黨遠離了工農群眾,不只因為他們反中的意識形態,還因為他們自始自終都不曾要落實實質的民主。除非反省歷史,從內部進行一場大改造,否則面對後ECFA的新時代,民進黨始終只能在程序問題上發言,而且是沒有社會群眾的一個假議題。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33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