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典型就業 衝擊日本社會
2010/05/02 02:14:47瀏覽572|回應0|推薦5

2010-05-01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1日電

日劇「派遣女王」劇情,反映出日本社會勞動派遣制度的興起。日本於1985年制定「派遣勞動法」,派遣雖制度化,但也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引發日本對派遣制度的檢討。

     根據日本官方統計,1997年至200710年間,派遣的「非典型」僱傭增加了580萬人,「典型」的正式僱傭人數減少了371萬人。非典型僱傭勞工佔全部勞動人口的1/3強。

     派遣制度的盛行,對於老一代日本職場來說,猶如一場大革命。老一輩的日本勞工,對於企業的忠誠度相當高,終其一生可能都在同一家公司。然而,因應產業結構的轉型,終身僱用制已逐漸被派遣取代。

     「派遣女王」日劇當中,篠原涼子飾演的派遣員角色,就是每在1家公司做滿3個月之後離職,休息充電後,再另覓新工作。

     日本在1985年制定勞動派遣法,最先採取正面表列,規定只有哪些行業可僱用派遣員;1999年修法改採負面表面,規定哪些行業不能使用派遣。2004年放寬製造業可使用派遣後,日本因此開始出現大量的派遣勞工。

     2008年秋天受到美國金融風暴影響,日本汽車業受到強大衝擊,派遣勞工被大量裁員,淪為街友。東京日比谷公園搭起一個個帳篷,群聚成為「派遣村」。

     曾到日本考察派遣制度的台灣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說,日本遊民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這些遊民多半是失業的派遣勞工,且派遣勞工失業後引發自殺、強盜、偷竊、殺人等社會問題日益嚴重。

     日本的失業問題,後來被日本媒體認為是間接導致日本自民黨政權下台的因素之一。2009年日本國會大選,日本人民選擇了在競選時承諾要改善派遣問題的民主黨,鳩山內閣一上台也馬上提出要大幅翻修派遣法。

     專研勞資關係的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認為,日本政府制定勞動派遣法規,一方面保障勞工,另一方面也賦予企業彈性運用人力資源。

     不過,成之約說,歐洲國家有強而有力的工會作為後盾,但當日本企業大量運用派遣時,日本並無強大工會力量足以制衡。

     台灣未來若也大量走向派遣之路,成之約認為,政府屆時應該採取負面表列方式,立法明確規範並保障勞工權益。

勞團反對派遣業 憂心貧窮世襲

2010-05-01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1日電

「將勞工當成商品低價搶標、一頭牛剝多次皮、失業派遣勞工成為新遊民。」勞工團體控訴派遣亂象,並以日本為例,呼籲政府禁止勞動派遣制度,否則台灣恐現貧窮世襲化等問題。

     台灣青年95聯盟執委胡孟宇舉了一個鮮活的例子,某金融機構1名派遣勞工因未幫主管開門,遭以穿牛仔褲上班為由,1通電話就要她不用上班為例表示,「派遣勞工不論怎麼努力工作,若稍有不慎,1通電話就斷了生路,這就是派遣勞工的悲歌。」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說,台灣派遣亂象多,可歸納為「派遣人力當成商品轉售、人力低價搶標、假派遣真剝削、雇主責任不明確等。」

     謝創智指出,以公部門為例,派遣勞力是依據政府採購法規範,11標採最低標。換言之,對派遣勞工而言,1年屆滿,明年不見得可留在原工作單位,因為明年可能換成別人得標。

     就薪資而言,他說,派遣勞工若今年月薪2萬元,明年搶標後的結果,可能只剩下19000元;勞工條件方面,正常僱用的勞工1年有7天年假,但派遣勞工沒有年假,且年資無法累計,「升遷無望、退休無靠」。

     謝創智表示,派遣勞工到要派公司工作,但不見得熟悉要派公司的制度、設備、流程等,且無職前訓練,從職災統計上也發現派遣勞工的職業災害的比例比正職勞工高。

     他說,因雇主責任不明確,一旦發生職業災害,派遣勞工求助無門,派遣公司與要派公司雙方互踢皮球,受害最深的是這些勞工。

     謝創智引用去年勞委會對民間派遣業進行專案勞動檢查表示,在抽查88家派遣業者中,違規55家,比率達63%。違規的情節包括未依照勞工保險法幫派遣勞工投保,或者以多報少,不實申報保費等。

     但由於派遣勞工在勞動市場中相對弱勢,謝創智說,面對業者不公平的勞動對待,派遣勞工不敢向雇主申訴;一旦申訴,明天可能就沒工作。

     為了憂心派遣行業讓勞工貧窮問題惡化,今天五一勞動節,勞工團體就以「禁止勞動派遣、反對勞務外包,拒絕勞動彈性化」為訴求,要阻擋派遣風潮。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3995373